圖書

“王家衛體”走紅 對話多出自明代古書《小窗幽記》

時間:2015-01-22 08:51   來源:文匯報

  ■本報首席記者 王彥

  “您個人認同宮二和葉問的選擇嗎?”“不認同,但是接受。蒼繁柳密處撥得開,才是手段;風狂雨急時立得定,方見腳跟。”僅此一句,王家衛的形象平添幾許幽深,更遑論25個問答回合他悉數若此,宜古宜今,韻味雋永。

  一週前,電影導演王家衛在新開微博賬號中與網友互動了一把。一小時微訪談後,“滿屏墨香”、“感覺語文不夠用”、“想跟導演學説話”成為評論中的高頻語句。其中,導演所言的“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還在社交媒體掀起一股解讀小熱潮。

  “王家衛體”走紅,很快有人發現,導演這些情趣盎然、文辭簡約的對話多半出自一本名為《小窗幽記》的古書。這本由明朝文人陳繼儒編纂的小品文集納,轉而成為新媒體紛紛舉薦的“文青寶典”。巧的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在籌劃《小窗幽記》的再版。紅人與再版之間有無聯繫?王家衛能否捧紅一本古書?出版社有話要説。

  新聞帶火舊書,屢試不爽

  不論《小窗幽記》能否真如網路預測的那樣,因大導演而一炮走紅成為“學養捷徑”“人生之書”,至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長高克勤的社交圈裏,它已經火了。朋友諮詢、青年編輯熱議、媒體聞風而動,高克勤坦言,事情不過一週,書已有了熱銷潛質。電商嗅覺靈敏,噹噹與卓越從上週末即王家衛微訪談的次日起,就持續進貨,並保持平均每天40本左右的銷量。在反應稍慢的實體書店,上海書城與上海古籍書店相關人員也表示,會在近期加大該書庫存。

  書商跟著市場走,行銷跟著新聞走,這在出版界不算新手段。去年此時,“都教授”的枕邊書《九雲夢》就在《來自星星的你》熱播時火了一把。2014年,這本韓國人寫就的中文書售出17000余冊。“若沒有電視劇宣傳,《九雲夢》一年也就2000多本的銷量。”高克勤説,借新聞平臺,靠名人效應,搭影視順風車,這是出版行銷屢試不爽的法則。

  《康熙秘史》《煙花三月》席捲熒屏時,《納蘭容若詞》《納蘭容若傳》成為各家出版社競相付梓的古本。于丹借央視品讀《論語》時,中華書局的《于丹<論語>心得》一年刷出290萬冊的驚人銷量。

  暢銷還是長銷,內容為鑒

  既然順風車好坐,出版社此時籌謀再版難道真為趁熱打鐵?高克勤擺擺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小窗幽記》是長銷書,有自身的印刷與再版節奏,這次再版,本已在計劃內。若非要説與王家衛有什麼關聯,那便是導演的微訪談或能加緊再版的速度,加大印刷的力度,使它在一段時間內成為暢銷書”。

  何為長銷書?按上海古籍的數據,《小窗幽記》自2000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14年來平均每半年就有一次再版或重印。今年1月4日,出版社剛完成了2010年以來的第7次印刷,付印2100冊。能平穩有序地重印,就是長銷書的節奏。《小窗幽記》與《浮生六記》《閒情偶寄》《呻吟語菜根談》等同屬上海古籍出版的《明清小品叢刊》,每年都有4000至5000本銷量。雖波瀾不驚,但能細水長流。“就像古典四大名著、經史子集等等,作為出版社,我們從來都不操心它們的銷路。正常情況下,每部書一年一萬餘冊銷量。不是所謂暢銷書的對手。”高克勤説:“但其文化價值讓讀者從未冷落過它們,一代又一代,流連于文脈之中。”

  而有些被行銷帶火的暢銷書,其走俏或只在一時。比如去年的《九雲夢》,因影視劇的快餐式迭代,更因其文史底氣不足,走紅時間僅僅一年。至於暢銷書與長銷書之間能否互相切換,一切皆以內容為鑒。

  知新不忘溫故,國學是寶

  那麼,《小窗幽記》的內容是否能支撐其從長銷書成為一本暢銷的長銷書呢?學者羅立剛為其作序:“這是一本悟書,悟透了世間真情,悟得了人生真諦。”從立意看,這是一本古人格言的精華。

  內容上,其書分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從做人、處世、感情、個性、境界、品味、氣度、法度等全方位入手,立體地探討人該如何增加涵養、立身處世、怡情養性。比如王家衛活學活用的那段“凡事,留不盡之意則機圓;凡物,留不盡之意則用裕;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便是強調,要善於體會到事物的相對性,凡事不可過度。又如“處事不可不斬截,存心不可不寬舒,持己不可不嚴明,與人不可不和氣”;“人之恩可念不可忘,人之仇可忘不可念”則是教人在紛繁複雜的生活中,如何立身處世。

  再從文字看,古蘭幽香、人生至味、潛移默化、超凡脫俗。“明清時代文字與現時相差不遠,讀者能在略加思考後品出深意。同時,短翰小詞又非常適合當今文字碎片化的傳播方式。”在古籍編輯杜東嫣看來,越是新知鋪天蓋地的時代,人們越需要借“金句”警言來舒緩浮躁的心相。就此而言,國學、傳統經典文學就是熨帖人心的最佳之選。編輯部希望,如果1月4日新印的2100冊《小窗幽記》能在短期內告罄,該書再版會儘快面世。否則,出版社也不會貿然急進,“我們相信,國學是寶,自有人賞”。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