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文化學者于丹帶著新書《人間有味是清歡》在北京言幾又書店亮相。這本書收錄了她近年來的生活感受、旅行隨想以及對愛女的教育體悟。已有三年未出版新書的于丹見到前來的讀者朋友們十分開心,熱情與讀者分享自己創作中的思考。“人間有味是清歡,是蘇東坡經歷人生幾度起伏之後的感受,也是我最近幾年最大的感觸。講論語時候的于丹和今天的于丹一定是不同的。”接受專訪時,于丹告訴記者。
清歡有味,不忘初心得始終
此番出版的新作中,于丹首次講述自己年輕時的成長經歷,延續她平素的風格,每個故事背後都提煉了不少人生哲理。“我小時候最喜歡喝咖啡,現在人到中年,反而覺得最有滋味的是茶。”在分享中,她多次提到咖啡和茶的比喻,希望自己能夠活得簡單,“真正的簡單是能夠從一杯清水中喝出滋味”,于丹寫道。她希望讀者也能從這本書收穫這樣的情懷,“清歡是一種遵循本心,回歸清朗人生的樸素態度”,于丹説。
在現場,于丹坦陳自己最近幾年來的感悟,“講論語的時候,我是咖啡的味道,現在我則更希望自己像一杯清茶。從那時候到現在,就是從迷戀濃郁走到清淡的過程。你自己可以通過努力觸及生命的味道。”不過,于丹告訴記者,她不建議年輕人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從容地慢慢走,做一個真實的最好的自己,活出原創的自己,而不是盜版或者山寨版。”
比起學者,更喜歡行者稱號
翻看這本書,不難發現文字間穿插了大量攝影圖片。記者從出版方北京時代華語圖書股份公司了解到,這本隨筆集中的攝影作品全部出自於丹之手,都是她在旅行之餘拍攝而得的;在書中,她也為旅行開闢了專門的章節,書寫自己在行走中的感悟。于丹告訴記者,自己喜歡旅行,“比起叫我學者于丹,更喜歡大家説我是行者于丹。”
追溯自己行走生涯的起點,于丹講起小時候和父親的時光。小時候她讀宋祁的《玉樓春》讀到“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時,並不明白是為什麼這樣寫。父親帶她去北海公園,把她放到自己肩膀上,背著幼小的她在紅花綠樹間奔跑,告訴她“以動寫靜”的巧妙。還有一次,于丹在讀書時遇到一個不理解的景象——麥浪。父親用一個週末帶她輾轉幾輛公車,到北京郊區去看了真正的麥浪。于丹至今還能記起麥浪翻滾時的聲響。“他用行走的方式教會我很多,更重要的是,他教會我,人在行走中會獲得書本上讀不到的東西。”
保持年輕,和女兒一起成長
于丹以“心靈導師”的形象被讀者熟識,而談及自己的女兒,于丹也有一套自己的教育經,“我希望多給孩子空間,保護孩子的興趣,讓孩子離‘標準答案’遠一點。”于丹説,她和孩子一起誦讀古詩,但是孩子小的時候不明白意境,“有時候是一邊跳著江南style一邊背誦‘執手相看淚眼’;有時候是滑著滑板車背《夢遊天姥吟留別》。”最開始搞得于丹很崩潰,“孩子和我説,滑著滑板就能須行即騎訪名山。她現在大了,也可以讀懂詩詞中的惆悵,不會幹出太混搭的事了。後來我想通了,人越長大,越進入社會規則,作為母親我應該保護她的興趣。”
陪伴女兒成長也讓于丹重新找回年輕的感覺,她説喜歡和女兒一起讀書,“最近在一起讀藝術史,我們一邊看書一邊會照著地球儀學習。”于丹坦言,有的時候陪孩子看書,她也會遇到不懂的問題,就和女兒一起查,她喜歡這樣的時刻,“對孩子來講,陪伴是父母能做的最好的教育;對於女人而言,和孩子一起發現新世界,是保持年輕的最好方式。”于丹説。
文/本報記者 張知依 攝影/本報記者 鬱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