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于丹:成長比成功更重要

時間:2014-11-10 08: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首屆新京師MBA青年領袖論壇今日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作為該校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MBA榮譽導師的于丹做了題為《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演講。

  “在中國的經濟土壤中,是不是有了西方經濟學的原理、西方商業規則倫理就能成功呢?”于丹説,現在的“成功學”很多,但其實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在中國做商業不能忽視幾千年來“重農抑商”的傳統和“向土地要食”的背後涵義。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向農耕文明致敬,這裡有我們信仰的起點,這是今天經濟管理的邏輯起點。

  對於當前“創新”和“創業”將成為新經濟發展時期的主題,于丹表示,年輕是創新最好的時光,年輕無禁忌,創新有規則,規避風險是贏得效率的前提,如果不了解這麼深厚的土壤裏蘊涵的“潛規則”,就會遇到困難。從商鞅到王安石到張居正,變革都失敗了,敗得最慘的是王安石。因此,懂得規則才是贏得規模的起點。

  “今天經濟學的領域裏,所有語言都是國際化的,所有語法都是中國化的。”于丹説,道德感永遠是商業規則中的前提,中國對商人的最高評價是“儒商”,如果沒有道德的約束,即使懂得再多商業規則,也無法在中國取得創業成功。

  “我們正在擁有越來越多的房子,但我們正在失去越來越多的家園。”她引用費孝通的話説,今天中國走向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如果我們在農耕逐漸消失的時候,也喪失了對“農耕文明”的敬意,我們將走向無根的文明,這也是我們沒有安全感的原因。“能用錢買到的都不是奢侈品,今天最大的奢侈品是安全感。”她認為今天人中國人缺乏安全感的根源還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農耕的節奏,“如果失去了安全感,我們的經濟創新究竟以什麼樣的心態與渴望成功的人們完成對話呢?”

  于丹説,我們現在的問題是識文斷字的人不少,但通情達理的人不多。中國人急需找到的不是眼前局部利益的成功,而是人生坐標係的方法。她建議用《周易》中的“四合”: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來搭建時空坐標,找到自己的位置,再去做創新創業的事情,就容易取得成功。

  于丹説,做商業的人都會説今天是個大數據的時代,如何用這種全新技術與中國的傳統思維結合也是大學問。她認為要靠傳統儒釋道的連接,“中國人崇尚儒釋道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儒家講的是人與社會的關係、道家講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佛家講的是人與自我的關係。現實中往往是那些‘中不偏、庸不易’的人會走得更遠。當儒釋道給了我們一個邏輯起點,我們的一生才會走得安靜踏實。” (記者 馬海燕)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