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翟海軍
72.2%受訪者坦言幼時背誦古詩文至今受用
67.3%受訪者認為古詩文從小就背很重要
實習生 李斌斌 本報記者 孫震
前不久,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往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教師學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小時候背誦古詩文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回憶,現在大家還能記得幼時背過的古詩文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發起的一項調查(2035人參與)顯示,對於小時候背誦古詩文的經歷,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覺得受用。
受訪者印象深刻的古詩詞有,王之渙《登鸛雀樓》(62.7%)、李白《靜夜思》(55.2%)、漢樂府《長歌行》(49.5%)、李紳《憫農》(48.6%)、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47.8%)等。
古文名篇有,陶淵明《桃花源記》(55.1%)、諸葛亮《出師表》(53.1%)、劉禹錫《陋室銘》(44.8%)、范仲淹《岳陽樓記》(39.7%)、歐陽修《醉翁亭記》(32.5%)等。
76.2%的受訪者能背出3篇以上古詩詞篇目
丁力是北京某高校經濟學專業的博士生,他現在還能背出100多首古詩詞,“小學三年級時,父親給我買了一本古詩集,教我背了很多,此後我就産生了濃厚的興趣。”丁力喜歡唐詩和宋代散文,李白《將進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范仲淹《岳陽樓記》裏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都是他最喜歡的名句。
雖然語文成績一般,IT工程師劉浩宏對小時候背過的古詩文還是記得很牢,“現在背出10篇左右是沒問題的。”他印象最深的是《愚公移山》,“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總想起愚公的那種堅持和韌勁兒。”
調查顯示,受訪者還能背出的古詩文,以3~5篇(34.6%)居多,20.8%的人能背出10篇以上,20.0%的人能背出6~10篇,18.2%的人能背出1~2篇,1篇都記不全的僅佔6.4%。這些篇目的背誦時期,主要以小學(60.2%)和中學(59.8%)為主,幼兒園(9.9%)、大學(7.5%)、工作以後(2.4%)等時期背誦得較少。
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語文老師屈曉娜介紹,小學語文課本中,中低年級每學期4首詩,高年級增加到6首,還包括一些短篇的文言文,全都要求背誦。課本以外則有教育部要求的必背古詩85首。“我們會注意學習方法,小學階段還是以熏陶和感染為主,難度不大,孩子都挺喜歡的。”
人大附中初中語文老師劉冰亞認為,初中教學中的古詩文數量“適中”。她學校採用的人教版課本中,每單元有1篇古詩詞或者文言文,每學期課後還有10首要求背誦。此外,學校自編的自讀課本中也增加了一些古詩文,選取的跨度從先秦到明清,背誦與否按學生的實際水準來要求。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錢志熙教授指出,背誦古詩文越早越好,一般過了一定的年齡,即使能背也很容易忘掉,都是小時候背的記得最牢。
錢教授建議,詩歌的韻律、語言文字都很美,小時候背誦古詩文雖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會感受到這種美,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就能理解了。教學可以從淺顯易懂的開始,比如過去流行的《千家詩》、《古文觀止》等選本,現在仍然適用於初學者。
對於背誦古詩文,67.3%的受訪者表示從小就背“很重要”。
在學習古詩文的方法上,40.3%的受訪者表示應該“從小啟蒙,背誦是童子功”,24.4% 的人認為應該“憑個人興趣,自願學習”,19.4%的人覺得“小時候不懂,最好長大了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