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在國際圖書博覽會上的稿費現場查詢服務。 資料圖片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稿酬和稿酬個稅起徵點的長期“雙低”,使得作家群體,尤其是純文學作家難以維持相對體面的生活,一些完全依靠寫作為生的作家甚至還在貧困線上掙扎,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作家稿酬過低:收入“源頭”打不開
近日,國家出臺了《使用文字作品支付報酬辦法》,將原創作品稿酬標準提高到每千字80元至300元,然而,長期以來的低稿酬,讓作家的基本生活和人格尊嚴都受到一定折磨。不少自由撰稿人坦誠“不好意思説自己是作家”,“碼字”生活十分寒酸;網路作家面對一天十幾個小時的高強度寫作,也往往“寫傷掉,有模式化創作、迎合讀者的傾向,自己有時候都不願看自己寫的東西”……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作家靠著對文學的熱愛和虔誠在堅持,也有許多“好苗子”放下紙筆外出打工。還有一些作家輾轉娛樂圈,有些甚至當起“觸電作家”“工具作家”。
“一個電影劇本大約3萬字,稿酬通常都在10萬元以上,一集電視劇劇本的稿酬也達到上萬元甚至更高,與此相比,純文學作品的稿酬標準是最低的。”陜西省作協原主席莫伸説,這就像一個風向標。更壞的情況是,一些作家嘗到了跨界、觸電、模式化的甜頭,其他人也來效倣,純文學的主流價值取向繼續被弱化,作家群的一些不正常現象已經飽受詬病。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高洪波説:“社會和時代需要多樣式的作品,這毋庸置疑。但我也發現一個小問題,那就是一些作家在‘轉戰’影視劇創作之後,再回過頭來寫長篇小説,不再有扎紮實實的精神,作品往往會有‘四不像’的感覺,很難超越自己了。”
莫伸還指出,因為稿酬低、出版資源有限,作家之間收入差距十分明顯。知名作家“壟斷”出版資源,普通作家較難脫穎而出,這也加劇了不同作家的收入差距。
另外,高洪波提出,作家與書法家相比、一部長篇小説和一幅字相比,其價值對比起來,“顯得很可笑”,“比如賈平凹,他的字在陜西很受歡迎,一幅字一般可以達到三五萬元,但他耗費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一部長篇小説,其稿酬也差不多這個數,如此在勞動強度、勞動價值上的不對等現象,是十分讓我們遺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