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骨子裏有濃厚的諾獎情結,在我這裡,諾獎情結一直停留在老舍先生身上,停留在《駱駝祥子》的版本和英文翻譯上。
我一直把閱讀目光鎖定在老舍研究的著名學者傅光明的部落格。2005年,傅先生就曾撰文《老舍是否差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至今仍是謎》一文。吸引我的不是川端康成獲獎慶祝會上,有關因老舍不在世,才把獎項頒給川端康成的各種口述,而是馬悅然的那幾句話:“我覺得老舍作品的翻譯品質不足以代表他小説的真實水準。就我所知,那時他僅有的被譯成英文的作品是《駱駝祥子》和《離婚》。在英譯《駱駝祥子》仲介紹的幸福結局全然詆毀了小説的本意。我斷定老舍因而不可能進入候選人的終審名單。事實果然如此。”
在1950年5月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的《駱駝祥子》校正本中,作者老舍在自序中寫道:“1945年,此書在美國被譯成英文。譯筆不錯,但將末段刪去,把悲劇的下場改為大團圓,以便迎合美國讀者的心理。譯本的結局是祥子與小福子都沒有死,而是由祥子把小福子從白房子中搶出來,皆大歡喜。譯者既在事先未徵求我的同意,在我到美國的時候,此書又已成為暢銷書,就無法再照原文改正了。”
“夏夜的清涼,他一面跑著,一面覺到懷抱裏的身體輕輕動了一下,接著就慢慢地偎近他。她還活著,他也活著,他們現在自由了。”(英譯本《駱駝祥子》結尾)。
讀過許多老捨得小説,我知道這樣的文字不是老捨得。結局再美,情感再溫暖,它也是狗尾續貂。正如馬悅然説的那樣,譯者詆毀了小説本意,我以為,這也是老舍先生與諾獎失之交臂的原因。 王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