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裘晉奕 報道
蘇芩
嚴格意義上來講,蘇芩本次帶來的並非自己在情感領域的新作,而是從自己過往多本作品和節目中延續到現實的一項活動:她想在全國範圍內徵集戀愛男女,簽訂一份為期十年的《愛情契約》。下週六(25日),她將在梵凈山為這些願意簽約者做一次見證。
此活動一齣,質疑的聲音就緊隨而至。主觀的感情,僅憑一紙連結婚證都不如的契約就能保鮮?對此,作為發起人,蘇芩昨天接受了重慶晨報記者的專訪。她表示,這份契約的核心就是為了給情侶鬧彆扭時一個臺階下。
初衷
女性更看重承諾形式感
昨天採訪一開始,蘇芩就證實了記者最初的猜測——這份《愛情契約》最初的想法源自蘇芩在各種情感節目和日常諮詢中接觸到的案例。“在這些案例中,我越來越感受到很多讀者經歷愛情時,雙方都很痛苦。”蘇芩舉例説,來諮詢的讀者中,有人説自己談戀愛永遠不超過三個月,兩個人在一起三個月後就覺得沒意思了,兩人也想往好的方面努力,但就是越來越淡。
“還有不少談戀愛時間長一些的,明顯缺乏自律性,很多人的感情處於半地下狀態,不願意公開,玩半曖昧,雙方都覺得很沒安全感。”蘇芩説,在此情況下,自己想到了通過簽訂一份《愛情契約》來約束。
蘇芩坦言,自己也清楚這只是一種形式,但“據我了解,這種儀式感很強的形式對很多女性來説還是很有吸引力的。”據其介紹,目前已經接到報名的情侶、夫妻中,“女性大約佔七成,不少女性都覺得需要這種儀式感的東西來做一個承諾。”在蘇芩看來,這種暴露在公眾面前的承諾形式至少能給雙方一種心裏約束感。
質疑
一紙契約就能預防分手?
想必很多讀者和晨報記者一樣,在聽到“給愛情簽約”時,首先想到的就是結了婚都能離,一紙毫無法律效力的契約又有什麼作用呢?這更像是炒作。面對如此質疑,蘇芩直言,自己也想到了這一點。“但我發現,有質疑的,也有響應的,證明確實還是有人覺得有必要。”
在這份《愛情契約》中,晨報記者發現,條款更多關注的是生活細節。如“雙方之間不能存在任何秘密,在與異性單獨出行時要告訴對方。不能強迫對方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在雙方達成共事的前提下才能去做。當雙方一起時超過五分鐘不説話視為冷戰。冷戰期間一方妥協另一方不能以任何理由不接受”等。
蘇芩解釋,其實這也只是自己根據平時接觸到的典型案例擬定的範本。“報名的人中,不少人表示來的時候會帶上自己擬定的契約。“我想關注的就是細節。”蘇芩舉例,自己接觸到的情侶中,相當高比例的女生都抱怨男孩喜歡吵架後冷戰,“像冷戰期間一方妥協另一方不能以任何理由不接受;男生主動哄女生,女生不能太矯情的條款都是由此而來的。”
在蘇芩的理解中,這樣的條款在情侶真遇到具體小事情時可以給大家一個臺階下,算是以積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建議
8090後婚姻中應少一點自我
蘇芩説,下周的見證儀式被請到梵凈山現場的簽約情侶、夫妻可能只有幾十對,但目前已接到了上千對報名。這其中有點出乎意料的是,熟齡人群反倒比年輕人更多。“其中有位女性朋友讓我印象很深。他們結婚很久,也有孩子了,但這位女士就感覺老公對自己越來越疏忽了,特別想通過這個來看看老公對自己的重視程度。”
當晨報記者問起,對當下正值適婚年齡的80後、90後婚戀有何建議時,蘇芩笑稱,隨性確實已經成為他們婚戀中的一大特點。“我就遇到過上午領完證,下午就後悔了的。原因就是領了證中午去吃飯,兩人為吃什麼吵起來了,女生就覺得男生不照顧自己的感受。”
在蘇芩看來,獨生子女一代從小習慣了被寵愛的狀態,但婚姻、感情需要雙向付出,這中間就有了矛盾,需要磨合。“從這個意義上講,現在有些男生都不會追女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