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恩師湯一介先生的最後時光

時間:2014-09-26 08: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恩師湯一介先生的最後時光

  湯先生誕生於1927年正月十五日,走在九月九日晚九點,也是天心月圓的八月十六,壽臻八十有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走了,但他組織的團隊還在,夢想還在。

  湯一介先生在故鄉湖北黃梅籌建父親湯用彤先生的紀念館時,就表示一定要參加開館典禮。但因他肝癌病情惡化,而取消了行程。為了卻湯先生的心願,9月9日,我們同門一行奉師命赴湯老故鄉,與黃梅縣政府共同舉辦湯用彤紀念館開館儀式及湯用彤逝世50週年研討會。同行者有許抗生教授夫婦、葛榮晉教授夫婦、北大儒學院楊浩老師、湯一玄先生的二女兒湯方夫婦、湯一雯後人衷克定等人。

  起程前的夜晚,我莫名其妙地坐臥不安,用了不少安眠方法才勉強入睡。淩晨天未亮就早早醒來,遂趕往北京西站。途中翻腸倒胃地乾嘔,我想是路途奔波而不以為意。上高鐵後得知:湯先生近日腿腳都腫了;昨晚忽然開始吐血,原因不明;早晨,又吐了很多血;北大哲學院王博院長正聯繫專家會診。我想到“男怕穿靴,女怕帶帽”的醫諺,不禁擔心先生難度此關。晚7時,護理人員電話告知:先生除肝腎衰竭和胃出血外,肺栓塞也已達三分之二,行將離世;中醫大夫也聞訊趕來,施術搶救,先生漸停的心率又有所回升;北大王恩哥校長也來看望了湯先生。

  當晚,我們抵達黃梅落腳的賓館,剛安頓好,我和楊浩老師即準備把湯師囑託的新編“全集”送往湯用彤紀念館佈置展出。“湯用彤書院”的雷原院長派車送我們。當贈書交接手續辦理完畢時,天空突然電閃雷鳴。為了更好地完成為湯先生多拍些照片帶回看看故鄉的願望,我們決定即使下雨也要步行,以便多熟悉一下當地風貌,於是請司機先回。我們正走間,感覺空中有絲絲細雨,隱隱若泣。時正21點,手機響起,傳來護理人員的聲音:剛才,昏迷中的湯先生睜開雙眼,嘴巴微張,像是在與親人作最後的告別,然後就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我頓時驚呆,但卻心存僥倖,幻想會有奇跡出現。返程路上,雨沒下大,我們追憶了與先生在一起的美好時光,直到賓館才大雨如注。

  當夜落在黃梅的悲風淒雨,與我們及湯先生故鄉人民的心情相交織。我們的心與天地,都是一樣的沉重。一夜難眠,萬感交集,回思前緣,感念殊深!自1996年至北大哲學系,蒙湯先生不棄,忝任助手,協助整理《湯用彤全集》,朝夕相處,師恩深重,由是略窺學問門徑。

  連日來心緒雜亂,無法平復,幾番欲做哭師賦:湯師仙逝,天地含悲,今夕何夕,苦雨霏霏。回首師風,山高水長,薪火相傳,文化擔當……。半醒半睡間,又以為這不過是一場噩夢,我還會繼續會像往常那樣向先生彙報工作,討論學問的。然而,各方消息紛至遝來,我又猛然驚醒:這確為無情的現實,十八載的師恩培育,就此終結了。

  我們擬提前回京弔唁,樂黛雲師母來電話叮囑,務必先圓滿完成湯師交待之任務才好。10日上午,湯用彤紀念館如期舉行開館儀式,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湯氏宗親、各界人士,為湯先生集體默哀一分鐘。下午,座談會上,大家深情追思湯用彤、湯一介先生父子,並決定儘快編成《湯一介學記》一書,以寄託哀思和弘傳先生的為人為學。大家一致認為,有必要籌建湯學研究會,以湯用彤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為主體,集結國內外相關領域一流專家學者,整合團體的智慧,以弘揚湯學研究和促進湯用彤紀念館的各項工作。現唯有盡力做好先生交辦的任務和遺願,這才是對湯先生最好的紀念。

  那天是教師節,湯先生的親友、同事、學生齊聚一堂,然而命運竟然如此弄人,湯先生親自設計,傾注數年心血的紀念館,卻沒有等到他來。但是,當開館前夕,天降霖雨中傳來他離世的消息。黃梅鄉親們説,這是湯先生心神返鄉回家,魂歸故土了。今年是湯用彤逝世50週年,湯師在父親離去50年之際也離去了。湯先生誕生於1927年正月十五日,走在九月九日晚九點,也是天心月圓的八月十六,壽臻八十有八。王陽明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此亦先生之心:道德圓滿,冰清玉盤,正大光明,天長地久。王守常教授説,先生臨終最後喃喃自語的一直是“真、善、美”3個字。這是先生最大的心願。

  如今《儒藏》精華百冊巨典已問世,《湯一介集》十卷也已出齊,而未收入新編《湯用彤全集》的文稿,除湯先生家藏的一部分外,還有不少尚散在諸方。如不及時進行蒐集整理,恐湮滅難補,所以這項抓緊展開的工作帶有搶救性質。為此,湯先生多次召開新編《湯用彤全集》的編校工作會議,邀請各界專家參與研討和落實。湯先生多次説,想親眼看到父親全集的出版,並送給即將開館的紀念館一套。

  7月中,湯先生説:“我確實沒有幾天了。”而新編《湯用彤全集》11卷本工程較大,最快也要到2014年年底前才能正式發行。樂師母拿了個主意:先製作兩套樣書出來。為此,參與全集編纂的人員秉承湯用彤父子兩代學人的心願,加班加點,嘔心瀝血,終於在我們臨去黃梅的兩天前趕出了兩套樣書。湯先生對此非常欣慰,並對身邊人員説:“我想再多活兩天,一直等到父親的紀念館典禮及研討會結束。這兩天一定要把我看護好。”

  湯氏兩代父子的所有著述都將永存于湯用彤紀念館,來安放他們對故鄉的溫情與敬意。黃梅出了享譽國際的湯用彤父子這兩位中華文化的傳道者,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項重要貢獻。在國學大師譜係中,湯用彤父子有如兩顆璀璨明星,照耀著中華文化的復興之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走了,但他組織的團隊還在,夢想還在。我們一定不辜負先生的暮年弘願,讓先生能夠安心。我們會拭去眼淚,為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力前行。

  (本文作者為湯一介先生助手)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