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明,臺灣當代最負盛名的文學大師,于1962年步入文壇。他創作的小説《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莎喲娜拉,再見》《放生》《沒有時刻的月臺》等,代表了臺灣鄉土文學的最高成就,在世界華語文學界亦頗負盛名,曾獲時報文學獎、東元獎及噶瑪蘭獎等。其作品被翻譯成多國文字,也曾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同時,他在兒童戲劇和兒童文學領域的造詣也頗為深厚。
近年來,國內一些著名的成人文學作家也漸漸開始在兒童文學領域嶄露頭角,例如張煒的《半島哈裏哈氣》系列、趙麗宏的《童年河》、虹影的《奧當女孩》等,皆在文學界和出版界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和廣泛的討論。而創作體裁多元化的黃春明早在20年前就開始致力於兒童戲劇、文學和繪本的創作。1994年,他創立了黃大魚兒童劇團,巡迴全臺灣各地,演出多部寓教于樂的兒童劇。他筆下的童話摒棄了矯揉造作的語言和情節卻又絕不乏創意和趣味性,自然的文風猶如迎面撲來的帶著陣陣泥土芬芳又能滋養心肺的空氣。
黃春明相信,兒童是可以被期待的,所以他花費心力,不僅用文字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的得到心靈的成長,更親手創作色彩繽紛又惟妙惟肖的撕紙畫來做童話集的封面和插圖,帶給孩子們富有獨特美感的藝術啟發,同時也體現了文學大師的童心和童趣。一般製作撕畫使用的紙張是棉紙,但是黃春明沒有拘泥于材料,有時候隨手可得的廣告單,都可以成為他創作撕畫的材料。黃春明有很多撕畫作品,無論是他的圖書封面、兒童繪本,或是黃大魚兒童劇團演出時使用的節目單上,都有他的撕紙畫。
黃春明在藝術領域表現出的熱情和態度,與身為偉大作家卻樂此不疲地為自己和別人的著作設計封面和扉頁的魯迅如出一轍。魯迅的設計常常是圖文並茂,傳統元素和現代形式相結合,體現出一種簡潔、典雅、大方的審美特徵,許多設計即便在今天看來仍具有強烈的現代感。而黃春明這套童話集中的撕畫,在經歷了二十年的沉澱之後,也同樣愈發顯現出它令人過目難忘的獨特美感和藝術價值。
撕畫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手撕的方法創作的藝術作品,要充分發揮紙材的色彩和紋理美,需要付出一定的時間練習,才能達到創作上的隨心所欲。目前,在國內,撕紙藝術還並不常見。而黃春明的這套童話作品集正填補了這一創作領域的市場空白,無疑是當今童話繪本領域中不可多得的的經典作品。欣賞了大師的藝術作品之後,孩子們也可以自己動動小手,學習創作撕畫。這樣既能培養孩子對色彩和圖形的敏感度,增強孩子手眼配合的協調度,更能激發孩子的觀察力和創造力。
《黃春明童話集》系列(5冊)包括《我是貓也》《短鼻象》《小駝背》《愛吃糖的國王》《小麻雀 稻草人》,簡體版由現代出版社獨家引進,並於2014年8月在大陸地區內首次出版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