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下午,在本屆魯迅文學獎報告文學評審中以零票落選的四川作協主席阿來發表了3500字的長文聲明,對票選結果稱“我抗議!”並在文中針對魯獎的評獎體例、評獎程式和作品品質提出“三問”。一向溫和、沉靜的阿來言辭前所未有的大膽激烈,他認為此事不僅關乎個人榮譽,也關乎社會正義,“更關乎要抗議一些人假文學之名以非文學的手段傷害文學的尊嚴”。
阿來質疑:心中的疑問沒解開
阿來的作品《瞻對》描寫了清朝官兵與藏區人民兩百年的對立抗爭的故事。阿來提出質疑,零票是否是評委們在排斥非虛構文體,拒絕“非虛構”進入“報告文學”?阿來認為,如今越來越多的寫作者加入這“非虛構”體裁的寫作,正是對日益狹窄與邊緣的“報告文學”的一種拯救。
阿來説,“如果有人要説,‘非虛構’不是‘報告文學’,如果有人要説,具有強烈現實焦慮與指向的歷史事實不是現實,那麼,為何當初又允許《瞻對》一文進入報告文學組的評選,而不當時就拿掉?而要等一輪輪投票下來,又以終投的零票收場?”
阿來的抗議一時間激起千層浪,阿來稱,有很多人勸他對此保持沉默,“不然就是永遠自絕於這個獎項”,而他阿來寫道,在發此疑問後,希望不被打擊報復,並“希望我自己和其他寫作者再來參加這個獎項時,以文學之名,受到公正的對待。”
評委回應:零票不代表沒評委投
報告文學組評委丁曉原回應了阿來文章中提出的幾點質疑,並解釋了為何會出現零票。丁曉原首先語氣堅決地否認阿來提出評委組“報告文學排斥非虛構”這個觀點,稱“我們絕對沒有排斥非虛構類作品,這是絕不可能的。”丁曉原解釋,“非虛構是一個更大的概念,報告文學是其中一種,這個獎項雖然叫報告文學,但後面有括弧標注包括的紀實文學等種類。”
而對阿來提出的題材不夠宏大、主題不夠正能量等作品本身的種種問題,丁曉原也都一一否認。“得零票不代表真的沒有一位評委投。”但由於評獎規定,必須有5部作品入選,剩下5部落選,這就導致為了湊齊5部入選作品三分之二的票數,投票必須集中。“這是評價機制的問題”,丁曉原解釋。但是對於為何阿來的作品沒有得獎,丁曉原説:“這個原因我就不好説了,我只能説每一部獲獎作品都是很優秀的,所以誰得獎都是對的。”
此次魯獎實名投票並公開選票,但在阿來和岳南看來,或許並沒有做到真正的公正。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