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島上書店》作者:如開書店只賣一本書

時間:2016-08-24 09:20   來源:京華時報

  雪漠記錄絲路傳奇故事

  雪漠來自甘肅涼州,提起他就離不開西部文化、西部文學。在書展上,雪漠推出了兩本與絲綢之路有關的新書,小説集《深夜的蠶豆聲》講述了19個在中國西部大地上發生過的男人、女人故事和信仰故事。

  另一本《空空之外》則書寫了一種來自東方哲學傳承的超越文化。從他的作品中,讀者可以從人文的視角來了解“一帶一路”,看看世代的中國人在西部那片土地上是如何生活的。雪漠説:“它是真實的西部……或許通過這本書,你會更理解那個時代的西部,更了解絲綢之路上生活過的人們。”

  □記者觀察

  文學周招牌應常擦常新

  每年的上海書展,已經成為讀者的節日。今年書展剛剛落幕,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朱諾迪亞斯、加澤文、吉田修一、劉慈欣、韓寒等人都留下身影。

  相比往屆書展,在新天安堂舊址舉辦的“上海國際文學周”主論壇多少顯得有些單調。雖然除了阿列克謝耶維奇外,其他重要嘉賓到齊,但並沒有碰撞出太多火花。周功鑫、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維奇、陳丹燕、西川等嘉賓的發言涉及各自領域,而論壇的主題“莎士比亞遺産”也過於寬泛。類似情況還出現在個別分論壇中,比如“中國與西方年輕詩人寫作狀況”對談等,中外詩人之間似乎並不了解,所談話題也與主題相差很遠。

  幾年前,“上海國際文學周”的出現提升了整個上海書展的品質,也促使書展從“上海首發,全國暢銷”的模式向更多元化、更具人文關懷的深度轉變。而由知名出版品牌牽頭的“文景藝文季”等則兼顧文化藝術領域。近兩年,隨著“南國書香節”等書展的涌現,文學名家和媒體關注點也在分流。如何吸引頂級嘉賓參與,設計“新而精”的活動,引領大家的讀書熱情,這是主辦方應該考慮的。“國際文學周”的招牌不僅每年要拿出來,還要經常擦拭。(記者田超)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