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聚焦2016上海書展:湯顯祖不是只有一個《牡丹亭》

時間:2016-08-24 07:59   來源:文匯報

 

  資料圖 圖片來自網路

  今年是我國明代大戲劇家、文學家湯顯祖逝世400週年。如何在當下繼承他留下的文化遺産,成為正在舉行的2016上海書展關注的一個話題。“湯顯祖與中國文化”“湯顯祖對話莎士比亞”等講座,不約而同將目光聚焦于這位400多年前的文學大家。

  在專家學者看來,湯顯祖的作品,集中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旨趣和美學精神,在今天仍然沒有過時。正因為如此,我們更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來激活這份寶貴的遺産。

  不間斷的舞臺演出,讓湯顯祖與一代又一代世道人心共鳴

  17日是2016上海書展開幕第一天。中午12點半,中央大廳的中心活動區,一折現場演出的 《遊園驚夢》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儘管早已耳熟能詳,上海戲劇學院教授葉長海仍然站在人群裏,津津有味地觀看。“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多美!”他向記者感嘆。

  在葉長海這樣的湯顯祖研究專家看來,這場在書展現場的崑曲演出頗有深意。“要激活湯顯祖的文化遺産,首先要讓他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活在今天的舞臺上。”而這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就是合稱“臨川四夢”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夢記》。事實上,湯顯祖能夠400年來始終被人們記住,很大程度上正是依靠了不曾間斷的舞臺演出,與一個又一個時代的世道人心産生共鳴。中國戲曲學會湯顯祖研究分會會長周育德介紹説,歷史上許多戲曲劇種都上演過這些作品,比如清末的粵劇版全本《牡丹亭》,以及後來的閩劇版《紫釵記》。而在湯顯祖的故鄉江西,“臨川四夢”更是地方戲曲舞臺上的大IP,比如採茶戲版的《牡丹亭》,是用湯顯祖的原詞譜曲,別有風味。

  不過,對湯顯祖劇作呈現最多的還是崑曲。《牡丹亭》早已成為崑曲舞臺上最為重要的保留劇目,久演不衰。今年,上海昆劇團將“臨川四夢”完整搬上舞臺並展開世界巡演,被視為將湯顯祖推向世界的重要嘗試。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季國平評價説:全本體現經典的全貌;當代很多青年觀眾不熟悉“臨川四夢”的全本,因此,這樣的完整演出,非常有利於他們更好地了解湯顯祖的藝術。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産諮詢委員會主席鄭培凱也非常看好舞臺演出對於激活湯顯祖文化遺産的意義,在他看來,人類正在進入一個觀看的時代,因為視覺類藝術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上發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

  文化遺産的進一步發掘和激活,需要學界研究的不斷推進

  今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 《湯顯祖集全編》,全面增訂了1962年問世的《湯顯祖集》,是截至目前湯顯祖存世詩文、戲曲作品最齊全的深度整理之作。該書亮相在今年的書展現場,受到了讀者的熱烈追捧。

  作為增訂工作的牽頭人,葉長海鼓勵人們在“觀看湯顯祖”之外也要“閱讀湯顯祖”。在戲劇家的身份之外,湯顯祖同時還是詩人和作家,有逾2000首詩歌、數百篇古文和幾百通尺牘流傳在世。很多人都知道,湯顯祖尊重人性,提倡言情,反對文藝為封建倫理做宣傳;《牡丹亭》之所以流傳至今仍然打動人心,就是因為湯顯祖塑造了杜麗娘這樣一個敢於為感情抗爭的女性形象,具有十足的現代性。然而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創作?也許就需要從他在戲劇以外的寫作乃至人生經歷中去尋找答案。可以説,只有閱讀湯顯祖,才能了解一個真實生動的湯顯祖,從而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傳承他的思想精髓。

  不過,葉長海、周育德等專家都不約而同地表示,閱讀湯顯祖,讀懂湯顯祖並不容易。因為湯顯祖一生涉獵廣泛,文、史、哲、藝術等領域均有很高的造詣。周育德舉例説,湯顯祖對道教頗有研究,有《蜀大藏經序》 《陰符經解》 等好幾篇道教著作。“《陰符經》能讀懂就已經很困難了。以前我曾經就這兩篇文章請教過湯顯祖研究界的老先生,老先生也只能避重就輕地講。”即便是湯顯祖的劇本,要一詞一句講清楚也是很難的。“‘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100個人裏有沒有一兩個人能夠解釋清楚的?很難。”周育德這樣表示。

  但正因為如此,也為今後的湯顯祖研究留出了很大的空間。許多學者都表示,隨著相關研究不斷向前推進,湯顯祖的文化遺産將不斷得到發掘和激活。從這個角度來説,一切也許才剛剛開始。對湯顯祖的挖掘研究也要與時俱進,讓今天的讀者觀眾也能隨湯顯祖同笑同哭。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