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島上書店》作者:如開書店只賣一本書

時間:2016-08-24 09:20   來源:京華時報

  □重點關注

  加澤文眼中的“書店與書”

  如果要享受一本書,請讀紙質書

  今年來到上海書展的幾位外國女性作家深受喜愛,除了“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外,《島上書店》作者加澤文的簽售會也讓中央大廳擠滿了讀者。這次她還帶來了自己的新書《瑪格麗特小鎮》中文版。雖然很多人熱衷於用Kindle等電子設備閱讀圖書,不過,加澤文在接受採訪時不止一次地提到“閱讀紙質書”的重要性。

  加澤文很小就與書店産生了緣分,父母唯一放心讓她自己待的地方就是書店。那時對一個小女孩來説,書店意味著“自由”。當她成年後,對於電子閱讀器等科技如何影響人們的閱讀方式很感興趣。這些年她也一直在思考,為何閱讀器、網路書店盛行時,紙質書和書店依然重要。而寫作《島上書店》這本書某種程度就是要回答這個問題。

  “當我需要快速地閱讀一些材料的時候,我選擇讀電子書。但當我要好好享受讀一本書的時候,我會讀紙質書。”在與陳丹燕、令狐磊探討“書、書店及愛書人的未來”時,加澤文説:“我的心底更推崇書本的原因,是因為它是這麼長久以來,我們文學傳承下來的最基本、最傳統的形式。若是大家能養成經常閱讀的習慣,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傳承。”

  她曾在紐約生活了14年,有時她會在地鐵上觀察別人讀書。讓她有點遺憾的是,拿手機、iPad、閱讀器的人越來越多。作家陳丹燕同樣推崇紙質閱讀,她説:“書其實是有生命的,有靈魂的。所以好的書放在一起的時候它會帶給你那種靈感,你的心會打開,會有一種感受。”

  在《島上書店》中,加澤文想要告訴給讀者“讀書是一種非常孤獨的行為,所以我把書店放在島上。不過,當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時,這本書又將大家聯繫在了一起”。問及如果在現實生活中會開一家什麼樣的書店?她説:“如果我擁有自己的書店,我比較想要賣自己喜歡的書籍。我會比較任性地開成旁邊有表演藝術陪伴的書店,而且書店裏只賣一本書,因為只有這本書是我想呈現給你的。”

  □書展風向

  路內周瑄璞等“70後”涌現

  每年上海書展都不乏聲勢浩大的簽售會。前幾年是郭敬明、八月長安領銜的青春文學作家,之後是南派三叔、天蠶馬鈴薯等網路作家群。最近兩年,是沈煜倫、苑子文、苑子豪、盧思浩等顏值高、故事暖的“鮮肉作家”。

  然而,在聲浪之下,一批70後作家群正悄然涌現,比如路內的《慈悲》、周瑄璞的《多灣》、葛亮的《小山河》《北鳶》等。與“暖故事”不同,這批“傳統”作家們正在從關注當下的都市男女愛情,轉向更深層的歷史維度。

  《多灣》講述一個家族四代人的命運,時間跨度七十餘年。書展期間,周瑄璞和徐則臣兩位70後作家有一場論壇。問及這代作家為何開始反思歷史,周瑄璞説:“我覺得這跟我的心境有關係,到了這個年紀,更想知道我們是怎麼來的?我們的家族經歷了什麼?”而路內的《慈悲》同樣滲透著對歷史的反思,通過三代工廠工人不同命運的描寫,記錄著中國社會半個多世紀的變遷。

編輯:楊真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