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做一隻會吃的松鼠》書封
中新網北京11月2日電(上官雲) 近日,植物學科普達人陳婷瑩推出了最新作品《嗑:做一隻會吃的松鼠》,分享了有關堅果類食品的科學知識。在分享會上,陳婷瑩為讀者區分了“果實”與“種子”的概念,並表示,吃貨們對於堅果的一些疑惑,只要留心觀察、用心思考,“你都會找到答案”。
《嗑:做一隻會吃的松鼠》是“中國國家地理 科學吃貨”系列的第二本,不僅講了核桃、腰果、巴旦木、夏威夷果、松子、榛子、栗子等15種大眾常見常吃的堅果,還從植物學的角度敘述這些堅果的來歷、分類、軼事趣聞及食用指南。
在分享會上,陳婷瑩以腰果、夏威夷果為例,為讀者講解了果實與種子的區別。她説,其實日常生活中被我們當作植物果實的那些堅果,實際並非如此,比如腰果,在原産地,實際是被當作水果出售的,“我們平時所説的‘腰果’只是這種果實的‘果托’”。
“真正要認識果實還是要從它的原生態面貌看起。”陳婷瑩笑著為讀者們展示了另外一張PPT,上面的夏威夷果還處在最初的生長期,果皮呈現青綠色,樣子也跟成熟後大不相同。
陳婷瑩指著PPT中夏威夷果,逐步介紹道:“這就是它的果皮,一步一步到種子到種仁。果皮發育的時候是綠色的,後面成熟了以後變成了棕色、黃褐色,到中期的時候果皮會變得幹硬,但是沒有種皮這麼硬。它的種皮硬度與骨頭接近,很難‘嗑開’。通常我們吃起來會比較費力”。
不過,在陳婷瑩看來,對“吃貨”們來説,是不是懂得堅果背後的這些科學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吃得健康快樂就可以,至於想不想探討食物背後的東西,那只是一種興趣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