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從江蘇人民出版社獲悉,該社新近推出了一本《小難民自述》,説的是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初,“小岵”與全家人在外公的帶領下,從南京輾轉經安徽、湖北、湖南、貴州,終於逃到了雲南昆明。記者了解到,作者本名吳大年,她的父親吳鼎是中國新聞界知名前輩,她的兒子則是歷史學家錢乘旦。這本她13歲時寫成的書,被稱作為東方版的《安妮日記》。
書中細節披露——
抗日戰爭中的小難民, 從南京到昆明
昨天,該書編輯卞清波告訴記者,“小岵”的本名叫吳大年。 吳大年的父親吳鼎(定九),祖籍江蘇常州,是中國新聞界的知名前輩。
南京淪陷的十天前,吳大年的外公帶領這一家九口,踏上了逃難的漫漫征程。在《小難民自述》裏,吳大年記下了驚心動魄的遭遇。一個晴朗的早晨,她和妹妹出門買早點,忽見“居民們非常驚慌,有背著鋪蓋卷兒的,有夾著小包兒,挽著小皮箱的,形形色色,匆匆忙忙,向城外跑去”。一打聽,才知道日軍來襲,一家人趕緊準備逃難。一開始慌張到了什麼地步?她舅母竟把小兒子頭朝下、倒背在了身後。
當年出版的幕後——
顧頡剛和冰心助書出版
卞清波告訴記者,其實這本書在上世紀40年代,曾經由商務印書館在香港出版。而記者了解到,這本書當年能夠出版,也有一番故事。
吳大年寫了這本書的消息,傳到了她所在學校的兩位老師耳朵裏。這兩位老師同時也是記者,因為吳大年所在的“益世補習學校”,是“益世報社”的創辦人雷鳴遠辦的。雷鳴遠本是比利時人,因熱愛中國于1928年加入中國籍。
了解到吳大年寫書消息的那兩個記者,一個叫李南江,一個叫方豪。他們看了吳大年的書稿,就熱情地替她聯繫出版。為了增加這本書的“力度”,他們先是請雷鳴遠先生題了字,隨後請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題寫書名,還請冰心先生給全書作序。冰心先生在序中稱讚作者:“小小的十三歲年紀,能夠清晰不紊地追寫她的沿途印象和感受,寫至數萬字之多,無論從哪方面看來,都是難能可貴的。”1940年3月,“小岵女士”所作的《小難民自述》由商務印書館在香港出版。
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再版——
90多歲吳大年現居南京
那麼,對於這本書到底如何再浮出水面,卞清波告訴記者,原來,該社與歷史學家錢乘旦多有合作,在與其平日聊天中,得知其母親曾經在13歲時寫過這麼一本書,“當時在錢教授家中,只有上世紀40年代出版的薄薄兩本了。幾乎找不到其他的了,簡直就要成孤本了。我們覺得太可惜了,決定再版《小難民自述》。”
錢乘旦還從一個歷史學家的角度,為新版《小難民自述》寫了1000多字的“題記”。記者了解到,吳大年女士在新中國成立後又回到了南京,並且一直在江蘇教育界任職,最後是從江蘇教育廳退休的。記者 仲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