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感官的教育》出版:以最原始的感官經驗書寫時代動力

時間:2015-04-02 07:30   來源:鳳凰網讀書

  近期,世紀文景連續推出美籍德裔歷史學家彼得蓋伊的兩部代表作《啟蒙時代》與《感官的教育》,把這位至今不太為公眾所熟悉的不一樣的歷史學家展現在讀者眼前。

  不走尋常路的神秘歷史學家

  彼得蓋伊這個名字,中國的讀者並不熟悉。雖然此前亦有他的作品被逐漸引進,如著名的《弗洛伊德傳》、《歷史學家的三堂小説課》、《施尼茨勒的世紀》等,但其寫作風格的獨特性,和所關注議題的多樣性,往往讓讀者難以捕捉他的思維之脈絡。直至此次《啟蒙時代(上):現代異教精神的崛起》,我們才漸漸看清了這位善於捏合多重脈絡、以獨特的材料展示西方思想與文明關鍵時期的歷史學家。《倫敦書評》曾就《布爾喬亞經驗》系列感慨評價:“他不知從哪找到了那麼多我們從未見過的材料,英法美德無所不包。這部巨著必將在很長時間裏成為同行研究的重要參考之作。”

  其實,彼得 蓋伊是一位與霍布斯鮑姆一樣,既受學界肯定,又受讀者歡迎的歷史學家。而比霍布斯鮑姆更顯特別的是,彼得 蓋伊運用了在歷史學界少見的精神分析方法,善於從微觀的、個人化的,甚至幽閉的材料入手,探討一個時代的變遷、一代人的興衰,探究歷史事件的運作方式,以向固有觀念作出挑戰,改變人們以往的錯誤觀念。對於彼得 蓋伊而言,將事實如實地呈現,填補歷史知識地圖中的空白,或者糾正過去研究中的嚴重錯謬,是他一以貫之的史學寫作思路。

  這一點,在《布爾喬亞經驗》系列上尤為明顯。當他將研究重點放在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布爾喬亞,再次詳述這群早已飽受惡評的城市居民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性、愛、侵略等不符傳統慣例的主題。

  19世紀是現代社會的起點,布爾喬亞是進入19世紀的起點

  繼《啟蒙時代》大獲成功之後,五卷本的《布爾喬亞經驗》系列,成為了奠定蓋伊獨一無二的風格和地位的劃時代巨著,被人稱道為“擁有十足之勇氣和廣闊知識的當代史學家,以其取用不竭的經歷、耐心和奕奕之精神來完成的龐大且令人感到興奮的、有野心的研究計劃、重要的歷史書寫工程”。

  當彼得 蓋伊結束關於啟蒙運動的探索後,他便開始尋找其他的主題。而繼啟蒙之後的下一個世紀,自然而然首先引起了他的興趣。對於19世紀,歷史學界的關注點常常在於婦女、黑人、工人、革命等,與之前時代反差極大的主題,因為長久以來,19世紀就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革年代,而這種“變革”,自然也意味著歷史的主體與此前佔據歷史主體地位的王權、貴族等群體完全不同。底層的角色開始受到了重視,並逐漸變為流行。然而,彼得 蓋伊認為,這恰恰相對忽略了人數最多的中間階層——布爾喬亞,布爾喬亞在19世紀的發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他原意在改變人們對於維多利亞時代的錯誤認識。彼得 蓋伊讓我們看到,真正奠定西方現代社會的,正是這群很少被關注的布爾喬亞階層——中産階級市民。他們曾被認為虛偽、冷漠,政治上投機,金錢上貪婪,可恰恰是這一群在維多利亞時期開始興起的布爾喬亞們,成就了今日世界的奠基石。彼得 蓋伊提出:布爾喬亞是進入19世紀、乃至現代社會百年的關鍵。

  19世紀被普遍認為是現代社會的開啟,彼得 蓋伊將這一時段的端點定在從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前的一二十年,到1914年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的事業如日中天之時、或者説從19世紀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此期間,世界發生了不可逆轉的根本變遷。而布爾喬亞的興起,正是與這個時代互為因果並駕齊驅:工業革命、政治革命、大眾品味的新興;城市化、工業化、機械化……這些變革都是布爾喬亞的傑作。而作為中産階級的布爾喬亞市民卻被認為是自負、卑鄙、無恥的一個階級。因此,在物質生活的進步和政治成就之中,在道德戒律與物質壓力下,布爾喬亞來越擔憂自身的文化變遷:社會地位、道德規範、宗教傳統、家庭衝突……這些矛盾,正式彼得 蓋伊獨特檢視整個人群以及這個時代的獨特入手之處。

  經驗,是世界的潛在動力;感官經驗,是所有經驗的起點

  作為受精神分析啟發的歷史學家,彼得 蓋伊可謂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信徒。他曾在總結自己的研究動機時説道:

  史學家要尋找發生在個人、團體、國家或軍隊之中的各種動機,因為,諸種動機其實是發源於生命中的三個主要範疇:文化教養、職業技藝、性格。

  ……

  歷史的環境與事件,不論大或小,都是在個人性格、職業訓練,以及世界運作之方式,三者的交織與衝突中所形塑而成,並導致各種事件的發生。

  ……

  史學家若對於人類潛意識中關於品味、性愛情慾、抉擇等範疇,以及它們在人類有意識生活中所留下的痕跡投入相當的關注,便有可能觸及人類心中那些本質性的力量。

  因此,對於19世紀這個變革的年代,彼得 蓋伊使用了這種獨一無二的視角——用精神分析的筆觸,從一些幽閉的領域入手。《布爾喬亞經驗》的第一卷《感官的教育》就是這一計劃的成功開篇,以布爾喬亞的性與愛為主題,探求這一時代的變革,以及現代人的內在精神衝突。如彼得 蓋伊所言:

  我之所以選擇資産階級的性和它更加成熟形式的愛作為此項研究的起點,就是旨在戲劇化地呈現,或者説糾正一個揮之不去的頑固的錯誤觀念:在這個欺詐、虛偽的中産階級世界中,為了滿足性慾,丈夫都包養情婦、經常光顧妓院,或者猥褻孩童;而妻子都靦腆溫順、盡職盡責,但都是性麻木,而將其全部愛的潛能傾注于操持家務、撫養孩子之中。我並非為了修正而修正,而是旨在重現19世紀中産階級文化的矛盾衝突、模棱兩可和複雜多樣。

  在他看來,性與愛是所有經驗的起點,是對時代變遷的最原始反映。彼得 蓋伊貫穿全書無微不至地引用了許多布爾喬亞的日記和書信、當時的情色小説、作家作品中的情愛段落,以及繪畫、音樂等,以從心理線索追蹤最直接的感官體驗。比如全書引子之梅貝爾 托德的日記,就是彼得 蓋伊全書的起點,也是啟發他整部書稿主題的重要材料。這部日記中充滿了與性相關的具體描述,內容就算不是全部,也幾乎都與情色相關。彼得 蓋伊坦言,當他看到托德的手稿後,便一鼓作氣查明瞭托德的全部資料,最後確認她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19世紀布爾喬亞的典型代表。她的日記,和之後蓋伊又收集到的當時代的眾多原始的性、愛等記錄,既是19世紀布爾喬亞的性本能表達,實則也拉開了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精神變革的偉大序幕。

  彼得 蓋伊關於布爾喬亞的研究計劃歷史20餘年,自1970年代末,直至20世紀末,《布爾喬亞經驗》系列共五卷,除開篇《感官的教育》以外,還有《溫柔的熱情》、《仇恨的滋生》、《赤子之心》、《樂趣之戰》,分別從性愛、暴力、自我認知、教育理念、文學藝術等主題,展現出一幅構建於人類基本經驗下的19世紀全景式時代畫卷。其研究方法與成就,至今無人可比。《紐約時報》評價其“讓幾乎所有其他學者甘拜下風,是歷史學界的里程碑”。世紀文景也將在未來兩年內,出齊完整五卷本。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