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出版上市
世界上第一份以圖畫為內容主體的新聞刊物首度翻譯出版
老照片收藏家沈弘教授耗時十年,將《倫敦新聞畫報》與中國相關的文字與圖片翻譯集結成冊的《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近日已出版發行。
據悉,創始於1842年的英國《倫敦新聞畫報》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圖畫為內容主體的週刊。其以細膩生動的密線木刻版畫和石印畫,以那個時代的技術條件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再現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該書收錄了500張罕見西方版畫和50余萬字西方記者第一手關於晚清1842年-1873年間的現場報道,對於歷史事件的觀點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中的觀點和看法相左,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了一個客觀的參照物。
《倫敦新聞畫報》初始就對中華帝國表示密切關注,派駐大量畫家兼記者,僅1857至1901年就向英國發回了上千張關於中國的速寫和幾十萬字的文字報道。大多是關於現場的目擊報道,屬於第一手的原始資料;所報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國社會生活的細節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點。由於前後延續一百多年,其對中國報道的系統性和連續性也是許多其他西方歷史資料所不能企及的。
在該書中,收錄的晚清1842年-1873年的500幅版畫和50余萬字的文字,這些報道給當時的西方讀者講述了一個個發生在遙遠中國的故事,也為後來的歷史愛好者們描繪出近代中國眾多大事件的珍貴片段,為研究者們提供了絕無僅有的史料,尤顯彌足珍貴。
19世紀的英國,在殖民版圖區域遼闊和眾多人文地理面貌並存的大背景下,《倫敦新聞畫報》以圖像方式報道新聞的辦刊定位,無疑使其成為當時最具“眼球效應”賣點的媒體。可以想像,當時人們通過畫報外派畫家兼記者發回的連續性圖片和文字報道網羅了“天下”時事資訊、奇聞趣事、花邊新聞,又過足了眼癮。加之辦報人傑出的經營理念、有效的市場行銷策略和與時俱進的技術跟進,使得《倫敦新聞畫報》在創刊後的百餘年裏保持著旺盛活力。
本書的編譯者沈弘是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上世紀90年代起遍訪哈佛、芝加哥、倫敦等地圖書館,蒐集了大量國內難得一見的珍貴記錄。著有《晚清映像》《中國長城》《老照片中的大清王府》等。
著名歷史評論家馬勇先生這樣評價該書:《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這部取材于《倫敦新聞畫報》的大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不一樣的觀察視角,提供了中國留存文獻中漏記誤記的內容,使我們知道近代中國的歷史進程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故事,還可以這樣去論述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