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悲鴻生命──徐悲鴻的生前死後》出版

時間:2014-03-06 13:58   來源:台灣網

一部匯集文字、圖片與畫作的大師傳記

  江蘇作家傅寧軍撰寫的長篇紀實文學《悲鴻生命──徐悲鴻的生前死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部藝術大師的傳記不止于最真實的文字,同時匯集最完備的徐悲鴻照片、最豐富的徐悲鴻畫作,是全面了解徐悲鴻藝術與人生的指南。

  徐悲鴻的一生,是經歷風雨曲折而又波瀾壯闊的一生,他從太湖之濱的鄉村走向耀眼的藝術顛峰,成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長河中的燦爛星辰。作者追蹤徐悲鴻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足跡遍佈海內外,與讀者分享徐悲鴻的成功之道,其中,既有歷史傳統的深厚積澱,又有中西文化的碰撞融合。作品寫出的徐悲鴻是一個偉大的藝術家、教育家,又有強烈的愛國之心,同時,他的個人情感糾葛也如實地呈現,力求用事實説話,遵重歷史,視角客觀。

  尤為難得,此書寫了徐悲鴻“生前”,也寫了徐悲鴻“死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該如何重新認識徐悲鴻?為什麼徐悲鴻在新中國誕生時已是一代大師,以往總是回避徐悲鴻生存與成長的時代以及與之交往的民國人物?徐悲鴻去世至今,又有哪些與之有關的人與事?作者沒有停留于表面事實鋪陳,而是發掘事實之中的文化內涵,勾勒了一個文化人物與一個風雲時代,乃至一個偉大民族的血肉聯繫,以及至今未消散的深刻影響。

  與常見的傳記體例不同,1953年徐悲鴻去世,在書中不是句號,而是逗號,此後的政治風雲變幻,以及與徐悲鴻有關的人與事,都能真實地寫入其中:批評徐悲鴻的黨委書記被打成右派;與徐悲鴻接頭的學生馮法祀也在反右鬥爭中受到衝擊;徐悲鴻畫的騎兵一直是工農兵代表作,而騎兵英雄卻遭受不公待遇;文革中徐悲鴻畫作險遭毀滅,幸虧周恩來親自過問被藏入故宮……如實的追述與深刻的反思,使文化傳統的重新回歸,顯得更為來之不易。

  如同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徐悲鴻生前傳奇,死後仍然傳奇。徐悲鴻身後的故事,有許多令人回味的意義。曾畢業于中央美院的陳丹青説,徐悲鴻生得其所,死得其所。而許多徐悲鴻弟子説,徐悲鴻英年早逝,卻有倖免于反右運動和文革浩劫,否則,性情耿直的徐悲鴻會有怎樣的命運,實在難以預料。當徐悲鴻的自然生命中止後,藝術生命仍在旺盛地延續。比如徐悲鴻受到海峽兩岸共同推崇,形成一種具有民族性的文化現象。徐悲鴻昔日同事、友人與學生,在臺灣傳承徐悲鴻教育思想與藝術觀念,將徐悲鴻尊為“畫聖”。即使海峽隔絕和剛開放的時代,第一本大陸畫家傳記、第一個大陸畫家赴臺展就是徐悲鴻,體現了超越政見的情感認同。

  徐悲鴻的特殊貢獻與非凡地位,無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都無法抹去他的存在。如同作者所言:“至於徐悲鴻與藝術、徐悲鴻與女人、徐悲鴻與這個紛紛擾擾的塵世,有著太多話題。一個已為人所知的徐悲鴻,一個仍鮮為人知的徐悲鴻,急需從光環或泥淖中抖落出來。”作品告訴我們,無論徐悲鴻走得多遠,成就多大,似乎總是可見他貧寒的出身、私塾的熏陶和早年經歷所鑄就的執拗個性,也滲透著其汲取西方精華的包容姿態。作者將視野延伸,由歷史而現實,由昨天而今天,使弘揚一代藝術大師的品格情操與當下文化現象息息相關,避免了故紙堆的陳舊感,充滿了新鮮的現實感。

  全書近30萬字,收入100多幅畫作,200多張珍貴照片,以圖文並茂、印刷精美的特色在紀實類書籍中獨樹一幟。其中徐悲鴻在不同時期的照片,原先散落在各地,被當年與徐悲鴻接往的人物的後代保存,這次盡可能收入書中,相當部分首次披露,以真實的圖像還原歷史,對於了解徐悲鴻有極大的認識價值。

編輯:吳曉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