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

劉慈欣:克拉克讓我産生寫科幻的念頭

時間:2013-04-02 12:10   來源:深圳晚報

  再讀克拉克

  “太空漫遊”衍生出 推崇派與批判派

  近日,與艾薩克阿西莫夫、羅伯特海因萊因並稱“世界科幻三巨頭”的英國著名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經典之作,“太空漫遊”四部曲在國內首次出版精裝套裝版。“太空漫遊”系列是影史經典《2001:太空漫遊》原作,包括《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四部作品。此次出版的精裝版不僅裝幀設計精美,充分體現出這個系列的經典感,而且四本的內文全部重新校譯,修訂了之前2007年平裝版中的謬誤。

  科幻文學,在國外經歷了達到高峰、又進入衰退的過程,而在國內,科幻文學似乎才剛剛起步。不過,科幻文學創作領域,“反思”綱領似乎已經超越“樂觀”綱領成為主流,因此在今天,再讀“樂觀”的克拉克,便分化出推崇與批判兩種不同意味。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

  他到現在都不過時

  1981年,劉慈欣參加高考的這一年,第一次讀到了克拉克的經典之作《2001:太空漫遊》,那種廣闊、深遠的感覺給了他從未有過的閱讀體驗。

  此後,克拉克就像一個始終擺脫不掉的存在,哪怕今天,劉慈欣已是國內科幻文學領域屈指可數的代表作家,他的“三體”系列被評價為“放到國外也毫不遜色”,但劉慈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仍重復了一句之前説過的話:“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倣,科幻文學在此達到了一個頂峰,之後再也沒有人能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

  科學幻想不僅僅是一張皮

  劉慈欣是國內第一批科幻迷,“文革”剛剛結束的時候,人們能讀到的大多數科幻作品是凡爾納、威爾斯這樣的古典科幻作品。所以,當克拉克的現代科幻作品到來的時候,似乎給中國科幻迷打開了一扇窗,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感覺。

  劉慈欣説,克拉克的小説很符合大眾心目中科幻的形式,科學幻想在他的小説中並不僅僅是一張皮,而是核心。就這一點而言,“世界科幻三巨頭”——克拉克、阿西莫夫、海因萊因都是很純的科幻。具體到克拉克,他的作品則呈現出廣闊的視野、絢麗的想像力,還有深遠的哲學思想。

  “他對東方哲學十分著迷,因此作品中也滲透了許多東方式的哲學思考。”劉慈欣説,克拉克的作品既契合了科幻迷讀者的趣味(科幻迷是一個很封閉的圈子),但又沒有給普通讀者造成閱讀障礙,從克拉克暢銷全世界的現象便可以看到這一點。

  克拉克對高科技領域的高層次讀者影響是最深的,美國航太局的火箭工程師曾回憶一次會議的情景:火箭工程師們圍著桌子坐成一圈,都説自己讀過克拉克的小説,因此才成為火箭工程師。劉慈欣説:“在克拉克之前,西方的科幻文學已經到達一個高峰,可以説,克拉克是一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科幻作家,他對未來的展望是超前的,哪怕到現在都不過時。”

  他讓我産生寫科幻的念頭

  劉慈欣回憶起讀罷《2001:太空漫遊》時説:“突然感到周圍的一切都消失了”,“孤獨地面對著這人類頭腦無法把握的巨大的神秘”,“這使我深深領略了科幻小説的力量”。《2001:太空漫遊》描寫了一部史,這部在科幻小説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將讀者帶入漫長的時間和無盡的宇宙空間之中,使讀者體驗宇宙與生命的神秘。

  劉慈欣坦陳,是克拉克讓他産生了寫科幻的念頭,而他的科幻文學創作就是從對克拉克的模倣開始。記得他第一次參加《科幻世界》筆會時,帶去了幾篇作品,有評論家説,若這幾篇作品署上克拉克的名字,也完全可以。劉慈欣認為,克拉克科幻小説的結構,不僅影響了他,也影響了很多其他作家。

  克拉克是個英國人,長期住在斯里蘭卡。歐洲科幻文學的特點更文藝、更前衛,而克拉克的作品很明快、毫不晦澀,因此,在劉慈欣的歸類中,克拉克的科幻小説應歸入美國科幻文學的版圖。克拉克的科幻小説,一般從現實或歷史起步,然後進入到近未來空間,到結尾又進入與現實離得很遠的時空,虛無、宏大,有一種哲學式的空靈。劉慈欣説,他的“三體”系列就是對《2001:太空漫遊》結構的模倣,有人認為結局不太好,但那就是克拉克式的境界。任何一個文學創作者,哪怕一開始是模倣了某個作家,但到最後都想擺脫一個“模倣者”的稱謂,劉慈欣也做過這樣的努力,但他説自己失敗了,到現在為止,他還是常常感覺到克拉克在注視著他。

  “反思”中應有對科學的尊敬

  劉慈欣介紹,上世紀30至50年代,科學技術顯示出它的力量,給人很深的期望和光明的未來。但自60年代之後,整個科幻文學領域進入了由樂觀走向悲觀、由光明走向黑暗的過程。更有甚者,開始對科學進行了妖魔化的描寫,“科學主義”變成了一個很邪惡的東西。

  “對科學的反思是應該的,但對科學也應該保持基本的尊敬。”劉慈欣打了個比方説,科學就像糧食,吃多了當然有副作用,但完全拋棄它是不可能的。如今,“反思”成了科幻文學的主流,但劉慈欣説,他是比較另類的一個,他對科學的態度是樂觀的,他認為很多人對田園風光的留戀更多是一種幻覺。

  劉慈欣之所以推崇克拉克,正是因為克拉克的科幻小説對未來是樂觀的,有著陽光、明快的色彩,他説,科幻創作應該在想像的世界中讓大家看到科學之美,真正的科幻應該使人們感受到宇宙的宏大,應該讓他們終於有一天在下夜班的路上停下來,長久地仰望星空。

  劉慈欣,中國當代新生代科幻的主要代表作家,中國科普作協會員,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1963年6月出生於北京,祖籍信陽市羅山,山西陽泉長大。代表作有長篇小説《超新星紀元》、《球狀閃電》、“三體”系列等,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

  人神之間有新存在

  “太空漫遊”四部曲

  世紀文景出版公司的楊越江,是本次“太空漫遊”四部曲精裝版的責編。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介紹,2007年,文景就曾推出過“太空漫遊”四部曲的平裝版,而在當時,國內的科幻市場還是相當小眾,出版科幻書籍的出版社也很少,儘管科幻迷如獲至寶,當時的銷量並不理想,但後來這套平裝版成為科幻迷爭相收藏的版本。

  《2001:太空漫遊》的光環實在太過耀眼,當時的策劃編輯希望國內讀者在充分體驗過《2001》的魅力之後,能繼續享受後面三本書所帶來的樂趣。克拉克在持續地追索科技進步的過程中,不斷構思出新的故事,用克拉克自己的話説,他希望四本書既是一個有內在聯繫的整體故事,又能夠“每一本自成體系,並且根據目前的最新知識,做到盡可能的準確”。克拉克的瑰麗想像,從來都是建立在精準的科學基礎上的大膽想像,這也是為什麼他每每預言成真,而被冠以“太空預言家”的原因。

  楊越江説,今年又以精裝套裝的形式,出版克拉克的經典科幻系列,首先是因為2007年的版本已經斷貨很久。而以精裝套裝的形式出版,是因為作為世界科幻文學的巔峰作品、“太空預言家”克拉克的代表作,以及電影的原作小説,這套書的內容都達到了收藏級別,做成精裝套裝,也是希望讓這套書能夠“內外兼修”。

  克拉克與另一科幻巨頭阿西莫夫是非常好的朋友。在1981年的同一天發現的兩顆小行星,一顆以克拉克的名字命名,另外一顆就是以阿西莫夫的名字命名的,可見世人也多是以科幻雙星來看待這兩位大師。克拉克的作品,包括科幻和科普,數量可能比不上阿西莫夫,但是平均品質比阿西莫夫要高,獲獎的作品和個人得到的各種榮譽也比阿西莫夫要多。他們兩人在一次共赴某個活動時,達成了所謂的“公園大道條約”——阿西莫夫承認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説作家;而克拉克承認阿西莫夫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作家。

  在楊越江個人看來,克拉克最吸引她的地方,是他看待世界和生命的方式,如哲學家一般的思考。他所創造的來自浩瀚宇宙的“超級智慧體”這個角色,是一種人與神之間的中間態;通過這個角色的設置,他完美地解釋了為什麼是“人”的祖先演化發展成為了如今擁有智慧的人,而不是鳥類的祖先或者是老虎的祖先,而這個問題其實一直是科學界與宗教界圍繞“人的演化”而爭論的問題之一。克拉克的震撼在於告訴了我們,在人和神之間,還有第三種可能性的存在。

  用克拉克的終生好友,著名導演斯坦利庫布裏克的話説,是“克拉克給了我們一種新視野,讓我們看到,人類正從地球搖籃向自己在星海間的未來伸出雙手”。(記者 李福瑩)

編輯:楊旋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