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臺商雜誌&網路

臺商轉型難 緣于作繭自縛

2012-08-20 10:18     來源:臺商     編輯:王思羽

  懂得工廠管理的臺商,轉型升級被自己的10大定式思維約束;熟悉國際市場的臺商,被自己嫺熟的工廠管理模式捆綁;臺商都説轉型難,不是難在環境,而是難在自我意識、難在作繭自縛。   

  最近在大陸粵西的幾家臺商協會講課,大家異口同聲認為臺商一定要轉型內銷,但即便做了內銷,也因為市場的挑戰和競爭,臺商也拚不過懂得“巷仔內”(注:臺語,指摸清楚市場細節,懂得灰色操作)的本地商,鎩羽而歸,感嘆生意難做,不如封刀挂劍,乘風歸去者大有人在。飯局中大家一壺濁酒喜相逢,談笑間灰飛湮滅。談的輕鬆,卻又是三聲無奈的現實問題。  

  大陸在2008年以後,一直催促臺商為因應金融海嘯的侵襲,必須轉型升級,尤其在“十二五”規劃裏面,將擴大內銷市場列為戰略高度,鼓勵臺商在條件的允許

  之下,轉為經營內銷市場,這是早已既定的産業政策。2009年大陸有出臺刺激經濟政策,其目的仍在鼓勵所有企業,在政府牽頭之下,改變以大陸為生産代工基地的經濟發展模式,大陸企業自此明白,打造品牌、建立營業組織團隊、規劃行銷策略是必要的戰略思維。

  一、轉型盲點

  臺商企業為何轉型內銷遇到困難?有些臺商為何拚不過本地企業?原因很多,以下是基本原因:

  1.經營者仍然存在著製造業的思維

  一些臺商經營代工業、外銷製造業多年,談起外銷經營熟門熟路。製造業的經營管理系統,比較熟悉的是前半段作業,也就是出廠前的內部管理作業,例如組織架構、人事配置、業務處理、海關關係等日常管理作業系統,所有枝節都已經深入在腦海之中,甚至建立在標準作業制度裏面,這其中技術是關鍵,管理是工具,而且形成了固定習慣,凡事依樣畫葫蘆。

  內銷業,不論是製造業行銷、服務業經營,還是連鎖店銷售,都是全階段的經營管理系統,包含前半段的內部管理作業與後半段的市場行銷作業,而後半段的市場管理作業才是重點。換句話説,如果用前半段管理作業的經驗與思維來經營內銷,則可能會成為轉型盲點。

  由於是代工製造業,利潤微薄,正有“茅山道士”(毛利三到四)的微利困擾,因此企業的管控關鍵是成本,因此當最低工資標準上升、原物料成本增加、企業用電不穩定、土地成本飆高等成本元素有不利變動時,企業的就會陷入無利潤的深坑。事事從成本立場考慮是製造業的思維,因而因應對策也是從成本、價格立場考慮,這是製造業思維,他是直接的、唯物的、慣性的。

  內銷思維當然也有成本因素,但不完全從成本立場來考慮,要考慮的是顧客在哪?哪種産品符合他們的需要,對他們有否價值,能否滿足其需要,如何讓市場及消費者知道本公司有這些産品已經上市了,如何讓銷售本公司産品的通路願意賣本公司的産品,如何快速地將産品鋪到市場,這就涉及品牌的知名度、通路建設、物流速度等市場操作技巧。

  有些企業認為進行廣告投資很浪費,這就是製造業思維,因為廣告投資是資産的累積,是無形的資産,是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會在一段時間以後得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廣告投資不應當成單純的費用科目,不應要求在短期間內獲得市場的認同與回饋。

  有的企業認為,公司的資金很充裕,所以給經銷商較長的票期,他就會很努力銷售本公司的産品,公司不必主動進行各種刺激市場的行銷活動,這也是製造業思維,因為給經銷商較長的票期,正好讓經銷商沒有資金的壓力,而不會努力地去經營公司的産品。改善之道是規定適當的票期,建立通路銷售目標獎勵措施,這才是內銷業思維。

  有的企業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必品牌宣傳,不必進行不必要的行銷活動,顧客自然而然蒞臨本店,這也是製造業思維,因為在這個競爭激烈化的時代,企業的行銷策略是透過各種銷售努力(廣告、促銷推廣、通路獎勵、銷售團隊鼓勵),才能累積品牌形象與團隊銷售的效果,指名購買的動機。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