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特稿

臺灣牛仔“第五街”打響大陸服裝市場

2008-06-27 15:54     來源:台灣網     編輯:陳寧

 

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董事長——施育舒先生。現任中山市臺商投資協會副會長,中山市三角鎮外商投資企業聯誼會會長。在工作之外員工們都親切的稱呼他為三哥。(攝影:李學斌)

  台灣網6月27日東莞消息  “5th STREET 第五街”——一個眾所週知的牛仔品牌,它不僅暢銷于歐美市場,在大陸市場也廣受消費者的青睞。在各大商場專櫃,我們常能看到“第五街”牛仔服飾。近日,記者走進了位於中山市三角鎮的“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三角公司”),探尋“第五街”牛仔的成長和成名之路,拜訪了引領牛仔服裝潮流的風雲人物——臺商施育舒先生。

  成功投資三角鎮的第一位臺商

  現年48歲的施育舒先生在1992年來到中山市考察,第二年6月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在中山市三角鎮正式落成。施育舒先生在三角鎮買下了38畝的空地,投資2000多萬人民幣,開始了在大陸的第一份事業,成為了在三角鎮投資的第一位臺商。“最早也去越南投資考察過,最後還是選擇了大陸,畢竟這裡語言習俗都是相通的,我很感興趣。另外,我算是來中山投資比較早的臺商,在當時也受到了當地市政府的熱情接待,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於是很快下定了決心,來到中山三角鎮開辦服裝成衣廠。”

  施育舒先生很直率,他坦言,當時來三角鎮投資是很大膽的行為,因為那時三角鎮的投資環境很不成熟,相關的配套設施都沒有,需要自己一點一點做起來,投資進行的很辛苦。但是廉價的勞動力、勞資費用以及廣闊的大陸市場深深吸引著他,使他不捨得放棄。

  事實證明,施育舒先生的投資眼光是正確的。公司在經歷了5年的臥薪嘗膽後,1998年産品開始打開了海外服裝市場,就此産品銷量源源不斷,知名度享譽海外。墻外開花,墻內也香,隨著市場的發展,牛仔服飾越來越受到國內市場的喜愛。目前,“第五街”産品70%出口歐美,30%滿足國內消費者的需要,産品年産量達420萬件,年産值過億元。

  1992年以來,金三角公司自身發展日新月異,投資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累計投資達到6000多萬人民幣。目前擁有一幢現代化辦公大樓,三幢生産大樓,二幢水洗工程房,二幢能容納3000多人生活的宿舍大樓,形成了總建築面積達32000平方米的龐大工廠建築群。員工人數達1500人,在同行業中規模最大,涉及到的行業領域也越來越多。金三角公司先後以4000萬人民幣投資建設了“真善美”大酒店,以近3億元人民幣投資創辦了“臺一單寧牛仔”大型針織廠,併為當地公共事業的公共水廠出力等,為促進當地的經濟與文化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5th STREET 第五街”品牌成功紮根大陸

  目前,“5th STREET 第五街”在國內已經相繼建立200家行銷網點,遍及全國各大中城市。其牛仔服裝在大陸先後榮獲了“國際標準産品證書”,2003年“廣東省名牌産品”的稱號以及2005年“廣東省著名商標”的稱號等榮譽。施育舒先生很興奮的介紹道,“就‘第五街’在牛仔服裝市場的份額來講,大陸的大型商場中已經佔到了第三位。”

  在經過事先長達三年的多方努力下,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在成立之際便以300萬人民幣成功買斷了美國著名牛仔系列品牌“5th STREET 第五街”。牛仔服飾在海外被作為一種高檔品一直備受熱捧,自1998年“5th STREET 第五街”成功打開海外銷路後,企業的生産步入了穩定的發展階段,如何打開大陸市場成為施育舒先生考慮更多的問題。

  而大陸市場也經歷了一段成長期,談到當時的大陸市場,施育舒説“當時在國內,牛仔褲被認為是比較廉價的物品,100多元的牛仔褲是根本沒有人買的。”“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經濟發展很快,人們對於服裝服飾越來越追求和講究,300、400多元人民幣的牛仔褲已經很多了。”對於目前的大陸市場的前景,施育舒先生非常地看好。

  現在,“第五街”品牌服飾隨處可見。施育舒先生對於品牌在大陸的發展有著他自己審定後策略。面對市場中一些標價近千元的服裝品牌,施育舒先生很肯定的表示,“第五街”要發展中段消費群體。對於這一定位他解釋説,“服裝市場也好比一個金字塔,塔尖固然很好,但是畢竟只有一小部分人群;塔底固然受眾面很大,但是市場會變得很雜;‘第五街’要做中段市場,有一定的消費層次但是又可以被大眾所接受。”

  追求創新積極開拓,牛仔要做出花樣來

  如果説風靡世界的“第五街”國際牛仔品牌展現了施育舒先生的經營才能,那麼新投入的臺一單寧牛仔又將他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臺一單寧牛仔針織廠同樣位於中山市三角鎮,面積約為150畝,經過三年的籌建準備,于2007年正式投産,以生産針織牛仔布料為主。

  對於臺一單寧牛仔針織廠的投資建設,施育舒先生則表示這其實又回到了創業的原點。他一直鍾愛針織的舒適,在服裝的眾多布料中,他認為針織的變化比較大,可發揮的餘地很大。“目前世界上做針織牛仔的比較少,做得好的就更少了,我本人很看好這個市場。臺一單寧目前主要就是做針織牛仔。”施育舒先生很有信心的告訴記者。

  對於針織牛仔,很多服裝界業內人士也只是停留在了解的階段,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更是鮮為人知。就在大家還處於摸索觀望狀態時,施育舒先生成為了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人。對於別人擔心的市場前景問題,施育舒先生表示並不擔心,坦然中流露的更多是自信。

  對於針織牛仔這種新産品的開發,施育舒先生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以其商人獨有的靈敏嗅覺為針織牛仔的發展找好了市場定位。“我要結合世界的流行趨勢,把它做成年輕人鍾愛的産品。女孩子們愛美,冬天可以做成保暖型的靴褲,裏面不用再穿毛褲;夏天可以做成輕薄、柔軟的5分褲、短褲。”

  把牛仔服飾做出花樣,對於其在牛仔服裝行業中的發展和創新,施育舒先生沒有驕傲和滿足,一句忠厚謙虛的話語體現了他做人做事的態度,“做服裝是我的本、我的根,如果服裝做不好那就是忘了根。”

  適應新政策出臺,注重企業人才培養

  眾多週知,人才荒是目前眾多企業所棘手的問題,而當問及施育舒先生這個問題時,他略帶驕傲的告訴我們,在他所經營的幾份事業裏,人才流失都相對不大。而且老員工相對較多,這也和豐厚的待遇、舒適的環境密不可分。施育舒先生一直秉承以人為本,非常重視人才的開發和培養,充分為員工提供施展的平臺。

  對於2008年新出臺的勞動法,施育舒先生看的很平淡。他表示,現在已經按照勞動合同法的新標準全面實施了。企業和員工的關係一直處理的很好,工廠的産品和訂單都比較穩定,工資發放很穩定,員工看著公司不斷的擴長,都看到了企業未來發展的規模,對企業都有信心。

  同時,施育舒先生也坦言,新勞動合同法的出臺,使他再招收新員工時更加謹慎,更加注重員工素質的篩選。他表示,員工和企業是雙向的選擇關係,現在還是一個過渡期,當員工的知識和理念跟上老闆的腳步時,這個企業就會實現快速的發展。

  我們對施育舒先生的採訪,約在同樣位於金三角鎮的“真善美”酒店進行,這是繼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後,施育舒經營的第二份事業。而服裝依舊是施育舒的主業:“做服裝是我的本、我的根,如果服裝做不好那就是忘了根。”(陳寧)

 

簡歷:

  施育舒,臺北人,1960年出生。從開始賣布到開設自己的小型服裝店,到最後建造自己的製衣廠,在臺灣代理第五街、ck等多個品牌。1992年開始來大陸投資。先後開設了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真善美大酒店、臺一單寧牛仔針織廠、水廠等,他所屬的多種行業不僅解決了當天的人才就業、娛樂服務、能源供給等問題,同時更加有力的促進了當地的經濟與文化發展。

  中山金三角成衣有限公司于一九九三年六月十四日成立,位於珠江三角洲中心的中山市三角鎮。金三角企業專業致力於牛仔褲的研發與生産,註冊有“5th STREET”品牌,由男性牛仔、女性牛仔、童裝牛仔三大體系構成。金三角企業屢創佳績,年獲“廣東省用戶滿意産品獎”、“納稅突出貢獻獎”、“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廣東服裝(牛仔)優秀企業”、“廣東服務百強企業”等多項榮譽。公司産品“5th STREET 第五街”牛仔服裝榮獲“國際標準産品證書”, 並於2003年榮獲“廣東省名牌産品”的稱號;2005年“5th STREET 第五街”榮獲“廣東省著名商標”的稱號;公司研發的可調整臀形的褲子和針織丹寧布的製造方法獲得國家專利。金三角企業本著務實的精神,專業化的品質,精益求精。以不斷創新來服務國內外廣大的消費者,讓國內外的消費群體共同享受高品質的、與世界同步流行的牛仔系列産品和牛仔文化。

 

 



服裝成衣檢查車間,這裡也是出廠包裝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任何一點瑕疵都會被視為次等品處理。在第五街牛仔系列的牛仔褲中,任何一條牛仔褲都不允許有接線或者線頭出現。(攝影:李學斌)

 

 



先進的自動化流程生産設備一直是施育舒先生的驕傲,該設備的使用極大的節省了人力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施育舒是中山市服裝生産商中第一個引進該設備的商人。(攝影:李學斌)

 



先進的自動化設備無處不見,一人雙機極大的提高的生産效率,降低了成本。(攝影:李學斌)

 



施育舒先生在中山市的第二份事業,“真善美”大酒店,酒店取名意在表達至真、至善、至美之意。(攝影:李學斌)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