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商情快遞

稀土業向高端找錢 深加工艱難轉型

2012-06-05 10:20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王思羽

  企業感嘆轉型起步太晚了

  自3月中旬以來稀土價格又續升勢,釹鐵硼核心材料金屬鐠釹價格目前已升至58.5萬元/噸,氧化鐠釹也從36萬元/噸升至46萬元/噸,漲幅接近30%。稀土價格的觸底反彈,令市場對稀土開採和加工企業二季度的業績頗為樂觀。

  然而,企業盈利的好轉並不能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國內稀土開採和加工企業的盈利多依賴於稀土價格的上揚,而缺乏價格波動以外的持續盈利能力。

  當前稀土産業鏈上的大量利潤被截留在國外擁有高端技術的企業手裏。面對著成本上漲與利潤空間逼仄的雙重壓力,國內稀土開採企業和粗加工企業開始“被迫”向深加工領域轉型。

  深加工艱難轉型

  今年一季度,稀土價格高位下滑,相關企業凈利潤也受到影響。據同花順軟體統計,今年一季度,25家稀土永磁概念公司共有15家出現凈利潤同比下降,而去年年報中僅有9家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這也反映出目前稀土行業核心盈利能力不足,受原材料價格變動影響較大的現實。

  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一季度,包鋼稀土(600111)凈利潤同比增長149.44%,超過同期稀土氧化物價格114.23%的漲幅。天相投資指出,由於自身擁有豐富的稀土資源,公司的稀土功能材料産品具備無可匹敵的成本優勢;同時,包鋼稀土在稀土功能材料業務的拓展,是2012年一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同期稀土氧化物價格漲幅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很多企業也看到了企業對稀土深加工領域的拓展所帶來的豐厚利潤,並開始向深加工領域轉型。

  去年7月,由中國鋁業公司、廣西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和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組建的中鋁廣西有色稀土開發有限公司在南寧揭牌成立,其使命就是要按照全産業鏈的要求,在廣西做稀土的下游産品。隨後,中鋁公司旗下的中國稀有稀土有限公司宣佈和蘇威集團旗下的羅地亞經營管理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意向書。羅地亞的稀土事業部致力於基於稀土元素的先進應用材料産品的開發和製造。這是中鋁公司在佈局稀土領域後對稀土産業鏈延伸的重要舉措。

  去年年底,五礦稀土啟動江華産業項目的建設。按照項目規劃,在2013年12月底前,將投資20.8億元開發稀土深加工及應用産業鏈;2013年以後,再適時增加新的稀土應用深加工項目,精心打造百億稀土産業園。

  今年1月,廣晟有色(600259)披露公司擬加碼稀土深加工的計劃。公司擬與北京生威稀土新材料公司和大余縣鑫河工貿公司合作,共同設立廣晟智威稀土新材料公司,以彌補公司在稀土深加工領域較弱這一短板。

  但是,大企業的帶頭,並不能掩飾我國稀土深加工行業技術落後、研發能力不強的硬傷。

  中國五礦集團總裁助理王炯輝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過去,我們都是賣原材料,不注重後端應用。1元錢的稀土原料,我們粗加工最多賣10元、20元,到歐美做成産品後,我們就要花1000元才能買回來。”

  王炯輝的話反映出目前國內稀土深加工産業與國際同行間的巨大差距,也從側面反映出目前我國稀土行業仍處在主要依靠出售資源來盈利的現狀。與汽車工業、新能源工業等領域相似,國內大量的稀土企業僅掌握一些中低端的技術,而高端的核心技術被國外所壟斷。

  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目前國內稀土行業的現狀:中國稀土原礦的開採技術可以説是一流的,分離技術也是一流的,但終端應用産品的核心技術卻幾乎全部掌握在外國人手裏。

  “我們起步得太晚了。”慈溪市正大磁材有限公司負責人陸琪輝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有一些技術即使中國研究出來,但這些技術早已被國外的公司註冊了專利,我們的技術也不能得到廣泛應用。”以發光材料為例,全世界有2480多項發光材料的專利發明,而中國的專利發明不足1%。

  國外企業擁有高端的技術,自然會對國內企業設置技術壁壘。“一些稀土深加工所需的高端設備的價格非常高,國內企業很難有能力負擔。國際上擁有稀土深加工尖端技術的企業都不會把這些設備賣給中國企業,他們非常害怕中國企業掌握這些尖端技術。”陸琪輝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據其介紹,目前國內稀土企業使用的設備多較為陳舊,深加工企業的加工水準還處在比較低端的水準上。“國內稀土深加工水準的確與國外的企業有很大的差距,即使是一些企業擁有了高端的技術,往往也不能得到國際買家的信任,他們可能更信任經驗豐富的日本企業。”

  高端市場缺失

  近年來,稀土在新材料方面的應用增長迅速,隨著節能環保不斷得到重視,稀土在永磁材料、儲氫材料、熒光材料、液晶材料等方面的需求增長確定。預計未來幾年,稀土消費量仍將維持8%-10%的增幅,到2015年,全球稀土需求將達到21萬噸,中國稀土需求將達到13萬噸。

  但是,目前國內的稀土高端應用市場相對缺失。稀土高端應用的核心技術多被國際大公司所把持,價格往往受制於人,高昂的成本令國內大部分應用企業難以承受,例如稀土永磁材料價格持續上漲,使得很多企業用不起稀土永磁材料,只好改用替代材料。

  除了技術壁壘等客觀原因外,我國稀土深加工行業發展緩慢也有國內企業主觀上不願想、不願投入的因素。資本的逐利性使之必然流向收益高、見效快的地方。很多企業熱衷於賣礦、賣初級産品這些“短平快”的收益方式,而對延長稀土産業鏈、搞深加工卻不感冒,即使是深加工,也只從事一些初級加工的工作。這也導致行業同質化問題出現,嚴重制約著稀土應用的發展。

  一個現實情況是,目前國內稀土加工企業多集中在釹鐵硼、發光材料和鎳氫電池三大行業,在其他高新技術産業應用方面少有涉獵。如此一來,必然造成低端産品的局部過剩,如江西就出現了氧化釔的大量過剩,進而加劇了稀土行業的不平衡。統計顯示,中國應用於高新技術領域的稀土還不到50%,而先天資源匱乏的日本將90%以上的稀土用於高新技術。

  “稀土的深加工將是未來企業的努力方向。我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化工、汽車、照明等行業都需要使用到稀土新材料,如果僅依靠國外進口,將會使得材料成本較高,不利於這些行業的發展,因此,發展稀土深加工行業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中國稀土資訊中心首席顧問竇學宏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國家強調稀土行業整合、“做大做強”稀土産業,最主要的努力方向也是要向下游深加工産業鏈延伸。

  贛州稀土礦業公司副總經理、贛州稀土協會會長賴兆添此前曾公開表示,此次南方稀土整合的重點就是,往下游延伸産業鏈,主要落點在深加工和應用方面,因為這個領域的價值最高。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