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産業升級疊加臺商轉型 海西發力福建進補

2012-11-15 08: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王思羽

  “決戰下半年,大幹180天”,從閩北到閩中,都能看到類似的巨幅標語。在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今天,趕進度的標語在全國很多地方已經鮮見了,這顯示出這些地方正處於亢奮的大開發當中。

  據證券時報報道,走進福建省發改委大樓,證券時報記者看到的也是一片忙碌情景。許多官員正忙於給已公佈的規劃制定細則。11月1日,福建省宣佈《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得到國務院批復,這意味著他們的工作有了新的成效。福建省最近半年對海洋經濟多次調研、部署並已出臺發展海洋經濟的文件。“海洋經濟是海西區的下一個重點。”福建省發改委一位官員建議證券時報記者去平潭看看,“那裏是海西的突破口。”

  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是第三個從《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衍生出來的規劃,之前的兩個分別是《平潭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劃》、《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

  【關鍵詞】:招商引資

  雖然海西規劃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對臺商吸引力大增,但怎麼吸引臺商依然難題未解。“各地競爭太激烈了。每個地方都有優惠政策。福建的臺資招商總額在所有省份排名中甚至都排不進前三名。”一位福建招商官員如是説。

  臺商的産業佈局立足於全球化視野,不光看地方政策,還看産業配套,不可否認的是,福建在這方面存在不足。“一是産業配套有點問題。上游化工原料、鋼材、建材等都要外運過來,成本太大,下游客戶也基本不在福建。二是交通問題。臺商模式是生産和銷售兩頭在外,福建交通基礎設施相相對落後。”福州市臺胞投資協會副會長鄭德汐説。

  鄭德汐是福建的第一代臺商,也是最早將工廠轉移到珠三角的臺商之一,現在成了半個福州人,一年有一半時間呆在這裡。1992年兩岸重啟對話,“汪辜會談”後不久他便來到了福州,做的是臺商主流産業電子産品,但1993年他把廠遷到了東莞。兩年前也即海西經濟區獲國務院批復後,他在福州重辦實業,不過這次不是電子廠,而是農産品。

  【關鍵詞】:臺商轉型

  在大陸的臺資企業以製造業為主,去年以來,漸現嚴冬景象。臺商集中地之一的江蘇昆山,有一個鎮半年時間撤離了一成以上企業。在廣東、福建也都有一些臺商工廠關門的消息。在鄭德汐看來,這是一個轉型的時代,比如做製造業的,會拉長産業鏈向經貿、服務業進軍。“我們都在轉型。”鄭德汐説。轉型,是目前福建臺商圈都在聊、在做的焦點。

  例如,福建的臺商宏路公司,本是做化纖類的防水紗,這幾年由於競爭過於激烈,從只做原材料轉向做成衣,並在福州臺協的幫助下打開了進入沃爾瑪等商場的通路。而在轉型方面先行一步的鄭德汐,這段時間正在忙碌的,便是參與籌辦“福州臺商升級轉型説明會”。這個活動也是兩岸合作的一項內容,臺灣的經濟部門官員也會參加。

  鄭德汐告訴記者,臺灣農産品在大陸很有市場,但1公里0.5元的高速公路費、0.8元的油費,加上包裝、保鮮,很多農産品運過來價格昂貴,於是他成立了經營臺灣食品的公司,在臺灣採購原材料再在福州加工出售。目前,由臺商投資的農産品加工銷售在福建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産業,其承載主體是臺灣農民創業園,在福建全省一共有6個這樣的園區。在漳浦縣,記者沿著國道驅車十公里,路兩旁看到的全是苗木花卉及土特産種植園,其中不少是由臺灣農民成立或擔任技術指導的企業,引種的均為臺灣農産品。

  如果説,農民創業園是臺灣農業在福建的成功轉型,那麼製造業、服務業的轉型則更加艱難,目前轉型成功的案例其實很少。“轉型意味著從熟悉的行業轉身,這要付出代價。海西是一個機會,因為這裡和臺灣不管是地理還是風土人情都很像。”鄭德汐説。

  【關鍵詞】:基建先行

  福建東南競爭力研究院綜合競爭力研究所所長、參與海西規劃論證的黃茂興,對中央發展海西的厚望、對福建自身的動力了然於心。“海西經濟區與臺灣隔海相望,這個區位優勢是最核心和最具競爭力的優勢。”黃茂興説,福建經濟以出口加工型為主,外貿依存度很高,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處於較低層次,很容易受到國外市場振蕩的影響。

  “為此,建設海西的第一步就是搞好基礎設施。”福建發改委官員説。據介紹,目前福建全省鐵路運營里程突破2000公里,溫福、福廈、龍廈鐵路開通了動車組,建成了5條出省通道。“對比前後這幾年,福建基礎設施的變化應該是最大的。以前福建的鐵路只有一條鷹廈鐵路,而現在要建成"三縱六橫九環"鐵路網;高速公路近期也將突破3000公里。”上述官員説。

  還有一個突破口是能源。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復建沿海核電、3年內不建內陸核電站。福建的寧德、福清核電站正在國家支援之列。消息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寧德核電首臺機組將在今年底投産,福清核電預計2013年底開始投産。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