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長三角對珠三角的啟示:從世界工廠到世界辦公室

2009-03-12 09:21     來源:南方日報     編輯:張方翼

  此番金融海嘯來襲,企業家見面常用一句話互為勉勵:“剩”者,勝也。

  長三角與珠三角,身處當仁不讓的中國經濟核心家族,危機之下,以不盡相同但又共有所指的身姿轉型變臉,自身所持的路徑樣本,被印上危機倒逼、適者生存的影子。

  誰能成為金融危機後的“剩”者,現在還不可能有真正的答案。但在“剩”者之路上,昆山、溫州、義烏三城再次進入了公眾視野。

  溫州到義烏,義烏到昆山,昆山到溫州,距離分別是:310公里、391公里、685公里。三城連線,那是一個不盡規則、十分有趣的“小三角”。

  一個因全國1/9台資積聚,被謂之以“小臺北”;一個以小小紐扣、根針絲線撬動數以億計的財富價值;一個擁14萬家民企,走南闖北,30年來不斷書寫“中國猶太”的市場傳奇。

  危機拂過,沒有誰置身其外。唇亡齒寒的交結中,涼與熱的感同身受,三城命運絲絲入扣,長三角一市兩省聯手共度時艱送一體化加速一程。

  【倒逼轉型】

  坐等肅殺嚴冬還是創造春暖花開

  “危機帶來的影響仍在繼續,但昆山不少企業銷售收入直線上升,訂單鋪開至全年。”循此資訊,記者直奔昆山。2月18日,步入昆山市外經貿局大門,空空如也的辦公樓裏,已經找不到合適的受訪者。“早已傾巢出動了!”一位幹部稱,當地外經貿方面本月已經開赴日韓招商,此後還有3月歐美招商、4月南方招商,“日程都排滿了!”為全年保增長,昆山全民皆兵,“開門紅”被當地政府格外看重。2月19日,連日陰雨籠罩之下,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靜謐整齊的廠區內,初看冷清,生産車間卻繁忙。春暖花開,經受“企業倒閉風潮”傳聞的擾襲後,昆山3200多家臺企廠區內機器的持續轟鳴聲宣告了它的“王者歸來”。昆山歷史上因許多原因被歸為“昆山現象”,此番臺商漂亮轉型,又給“昆山現象”注入新的涵義。

  青花瓷與中國風,不再專屬周傑倫,而是令人驚奇地出現在一張薄薄的、零售價為1.5元的碟片上。

  推出4個多月,每月售出40多萬片。個性化産品引得熱賣,這讓昆山滬錸光電公司來自臺灣的行政協理張鳴仁很興奮,“持續熱銷,沒想到市場反應這麼熱烈。”。

  面朝市場,滬錸以差異化入市,于謹慎的試探中,敲開市場之門。

  4個月以前,張鳴仁還笑不出來。經濟危機對滬錸低端産品造成了較大波及。“第三、四季度銷量下降了1—2成,訂單明顯減少,但高端産品幾未受影響。”

  這讓張鳴仁感慨。最初以低端入市,其後轉向有序推進品牌拓伸,如今高端産品已佔7成,這被張鳴仁視作倖免于難的“護身錦囊”。

  去年的危機中,昆山9成企業捲入風暴,37家企業倒閉。但與此同時,主導當地經濟命脈的臺企多數卻通過創立自主品牌、進軍研發和銷售兩端,拓展內銷市場,謀求到新形勢下的轉型升級。

  在當地採訪時,一點讓記者印象深刻:當初靠到上海虹橋機場“逮”外商起家的昆山,已經從“土地招商”跳入到“精細化産業鏈招商”。昆山外經貿局介紹,經多年發展,昆山已形成電子、精密機械、裝備製造等主導産業。圍繞這些産業,形成了以主要企業為中心的産業鏈。

  以一台筆記型電腦為例,上面2000多個零部件,“在昆山50公里範圍內都能找到生産廠家。”

  榮譽復加、“馬太效應”呈現之時,昆山沒有陶醉,在推進産業轉型升級的道路上不斷加強自主創新。當地有關部門告訴有記者,昆山已擁有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範區和2個省級開發區,這不能不令人感嘆!

  競天而食,逼迫下自救。昆山臺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蔡一明認為,“得益於二十多年來昆山建立起的完整産業鏈條,及早展開的企業轉型和政府服務,危機中,多數企業受到的傷害較輕,度過金融海嘯後將活得更好。”

  為確保“開門紅”順利兌現,昆山市派員主動出擊,對10條産業鏈進行細分,有針對性地進行招商。市外經貿局專門列出100個在談項目、100家千萬美元以上重點外資開工項目和100家規模投産外企,指定專人跟蹤服務。

  “2008年是我們有史以來引進外資最多的一年!”昆山市委宣傳部負責人稱。當地海關提供的數據統計則顯示,2009年昆山的開局不凡,在1月份的傳統出口淡季,當地企業出口總額竟達到26.1億美元,位列江蘇前列。更值得關注的是,製造工廠昆山2008年的服務業投資已佔註冊外資37%,而這一項上年同期只有不到10%。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