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粵臺商熱盼CECA 期待相關政策儘早出臺
廣東是臺商在祖國大陸投資額最多的地區,在粵臺商普遍期待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簽署後可享受一些優惠政策,兩地産業將更緊密合作,尤其希望能逐步擴大零關稅産品的範圍,以此降低企業運作成本。
廣州市臺資企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振昌昨日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採訪時表示,雖然不知道未來CECA將有哪些具體內容,但總的來説將有利於兩岸在更開放的環境下展開經濟層面的合作,估計協議簽署後將陸續會有一些配套的優惠政策出臺,這對在粵投資經營的臺資企業影響肯定是正面的。
“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鑒內地與港澳所簽署的CEPA協議,逐步擴大享受零關稅産品的範圍。雖然臺灣製造業在上世紀90年代大規模轉移到廣東,但目前不少在粵的代工廠依然有部分材料從臺灣進口,例如我們鞋廠的某些鞋材還是從臺灣進口,假如可以享受零關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臺商在粵的生産成本。此外,假如兩岸加快通關便利等,也可以促進粵臺電子等産業更緊密合作。”吳振昌説。
臺商李永信昨日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談到,臺灣工商界正在積極促進“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能儘早落實,大陸是一個龐大的市場,降低關稅對提升臺灣産品在廣東等地市場的競爭力有一定幫助。“大陸2005年對臺灣水果已先行一步實施零關稅,當時我借此東風進入、拓展廣東水果市場,”李永信説,“但這幾年來,已不僅停留在單純貿易層面,而是正在籌備將臺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休閒農莊旅遊概念引進廣東,這對提高廣東農業技術以及拓展臺灣農業市場空間都有促進作用,兩地更開放的環境有利於彼此産業進一步緊密合作和提升。” 一些在東莞投資製造業的臺商在全球金融危機襲擊下遭遇國際訂單萎縮、資金緊張的困境,因此對協議能否涉及兩岸金融合作比較感興趣,期待兩地金融機構合作,幫在粵從事加工製造的臺企解決融資貸款難的問題。
廣東向來是臺商投資聚集地之一,截至2008年6月,廣東省臺資企業累計22548家,合同利用臺資累計504.04億美元。臺資成為廣東第二大外資來源,每年經廣東口岸進出祖國大陸的臺灣同胞達300多萬人次,常住廣東的臺胞達20多萬人。廣東省臺辦副主任張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粵臺下一步的合作重點在高科技、農業、金融三方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