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漳州:將“臺胞祖地”建設成“臺商寶地”

2008-08-29 12:56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張方翼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數以萬計臺商和臺農跨過淺淺的海峽,來到祖籍地福建漳州市漳浦縣,與大陸同胞聯手,共創美好未來。在漳浦30萬畝臺灣農民創業園中,記者看到一個個臺灣農民在這裡大顯身手,精彩演繹精緻農業夢想。他們自豪地告訴記者:“這裡是我們的創業樂園!”

  漳浦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建文介紹説,自國家正式批准在漳浦縣設立“臺灣農民創業園”三年來,創業園六個産業功能區已吸引前來投資興業的臺資農業企業64家,總投資9950萬美元,年産值達15億元人民幣。

  何止漳浦縣是臺灣農民創業樂園。近年來,漳州市在科學發展的指引下,確立了“依港立市”發展戰略,將“感情招商”昇華為“優勢招商”,有力地推動臺商由“親情投資”轉向“效益投資”。如今整個漳州大地都已成為臺商投資興業的“風水寶地”。

  “感情招商”昇華為“優勢招商”

  漳州是臺灣同胞重要的祖籍地,現有臺灣人口中祖籍為漳州的約佔40%,是全國首批的兩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之一。

  多年來,漳州市積極打響“祖地”品牌,深入開展“感情招商”,並形成“只要有百分一希望,就投入百分百努力”的招商工作理念。據漳州市副市長王耀泉介紹,10多年來,漳州臺資農業項目不斷增多,投資規模不斷擴大,企業後勁不斷增強。目前,漳州市已累計批辦農業臺資企業近千家,約佔福建省的1/2、全國的1/10,成為全國農業利用臺資最多的設區市。

  十七大明確提出“支援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經濟發展”,這為漳州再次提供一個良好發展機遇。在欣喜的同時,漳州市領導清醒地看到,隨著內陸地區開放加強,漳州優勢日益縮小,僅靠感情引資、靠優惠政策招商的做法日趨乏力,臺資已從“漏斗型”逐步轉向“擴散型”。要保持漳州在海西建設中領先地位,必須轉變發展方式。

  漳州面對臺灣,背靠腹地,自古就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商埠,全市不僅擁有長達715公里的海岸線,而且可規劃建設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30多個,最深處可建30萬噸以上泊位。營造港灣城市,大力吸引臺商投資,促進兩岸直接“三通”,漳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漳州市委書記劉可清説,近年來,漳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把握目前兩岸關係緩和、兩岸“三通”積極發展的機遇,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好”字當頭謀發展,全面實施依港立市、工業強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戰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奮力打造海峽西岸港口大市、工業強市、生態名市。

  將“臺胞祖籍地”建設成“臺商創業寶地”,將“感情招商”昇華為“優勢招商”,由農業向工業邁進。思路上的轉變和實踐上的先試先行,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投資漳州、建設家鄉的新浪潮。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