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福建創新服務海西 涉臺審判機制凸顯區域特色

2008-04-28 10:41     來源:福建日報     編輯:張方翼

  海西先行,司法審判工作也要先行。福建省法院緊密聯繫審判實際,積極探索創新涉臺審判、司法調解、司法救助等機制,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在兩個先行區建設中求先行、走前頭。

  省高院負責人最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兩個先行區建設對法院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級法院必須拿出先行的膽識和魄力,探索創新司法先行機制,公正司法、忠誠履職,當好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建設者和捍衛者。”

  司法調解機制助推社會和諧

  司法調解是我國司法事業的優良傳統,被譽為“東方經驗”。

  與判決相比,調解結案具有化解矛盾、減少對抗、增進和諧的獨特價值。我省法院既繼承優良傳統又敢於先行先試,將調解貫穿于訴訟活動的全過程,倡導當事人以和為貴,探索創立了以訴訟調解、行政協調、執行和解為主體的司法調解新機制,司法調解煥發出新活力。

  其中,全國模範法院晉江市法院首創的“司法功夫茶”尤具特色。

  晉江法院把以茶待客的閩南習俗融入調解工作,探索出茶桌調解法,將泡茶品茗與訴訟調解結合起來,相得益彰。沒有法庭上劍拔弩張、唇槍舌劍的緊張氣氛,法官與當事人圍桌而坐,在泡茶聊天、促膝談心中,理清雙方爭議焦點,尋找平衡利益的契合點,並適時提出調解方案,共同尋求解決糾紛的最佳途徑。在禮讓謙和的氛圍中,許多矛盾糾葛猶如清茶淡水般漸漸消融,雙方當事人從對抗走向共贏,握手和好。

  調解機制創新,首先源於司法理念與審判思維的創新。“案件不分大小,審級無論高低。只要案件存有1%的調解希望,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在我省,許多法官已經養成善於調解、樂於調解的司法技能和良好作風。去年,全省法院調解撤訴率達56.87%,比5年前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司法救助機制體現人文關懷

  泉州市泉港區連老漢的兒子與他人發生口角被打成重傷,後因腦後傷引發繼發性癲癇。但加害人只支付了3萬元,便無力賠償。終身務農的連老漢為了給兒子治病,只好四處舉債,艱難度日。

  為幫助連老漢這類因遭受不法侵害而陷入窘境的弱勢群體渡過難關,泉港區法院在全省率先設立特困群體案件執行救助基金,對債權難以實現、生活確有特殊困難的申請執行人給予臨時性、應急性、一次性的司法救助。連老漢領到5000元救助金後,激動地説:“法院體諒我家的不幸,關心我的生活,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司法救助,是我省法院踐行司法為民宗旨、彰顯司法人文關懷的具體實踐。全省許多法院相繼成立司法救助機構,在政府支援下建立司法救助專項基金,並從救助條件、程式、方式等方面著手,先行探索建立司法救助機制。

  因貨源之爭,果品批發經營戶曹某與鄰鋪業主發生矛盾。對方雇人持槍打傷曹某,致其基本喪失勞動能力。法院終審判決5名罪犯賠償曹某35萬元。法院雖多次採取執行措施,但幾名罪犯均無力支付,被害人一家生活陷入困境。2007年1月,福州中院首開全省法院刑事受害人司法救助之先例,決定給予曹某一次性救助2萬元,解了曹家的燃眉之急。

  據統計,近5年來,全省法院共發放司法救助款117.33萬元,幫助困難群眾268人,為25520件案件當事人緩、減、免交訴訟費7960.48萬元。

  涉臺審判機制凸顯區域特色

  “漳州法院維護臺商合法權益合議庭公正高效處理涉臺糾紛,維護了臺商合法權益。”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漳州市臺商協會會長何希灝近日對記者説。

  去年7月,漳州中院及轄區內臺商相對集中的8個基層法院在全國先行一步,成立維護臺商合法權益合議庭,專門負責審理涉及臺商、臺資企業的糾紛案件。截至今年2月底,共受理一審涉臺經濟糾紛案件54件,標的額3027萬元,已審結50件。

  我省靠山臨海,與臺灣僅一水相隔。隨著海西效應的逐步顯現,對臺商貿交往活躍,人員往來頻繁,由此引起的各類糾紛案件相應增加。探索建立涉臺審判新機制,確保涉臺糾紛案件得到公正高效的裁判,成為司法先行的重要課題。漳州法院維護臺商合法權益合議庭,就是其中一大亮點。

  在涉臺審判工作中,全省各級法院堅持優先審查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和快立、快審、快結、快執行。同時,針對涉臺案件在送達、證據調查、證人出庭作證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加強調研,完善機制,積極為當事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務。據統計,2003年以來,全省法院共審結涉臺案件8568件,為閩臺交流合作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新華社記者 鄭良 福建日報記者 黃少鶴)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