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我們這30年:臺商在廈門壘起“安樂窩”

2008-04-23 10:43     來源:廈門廣電網     編輯:張方翼

  廈門是臺商最早投資的祖國大陸城市之一,也是目前擁有最多臺商投資區的城市。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年裏,廈門的臺商企業從無到有,從小規模傳統工業轉向大型高新技術産業,他們為廈門的工業發展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與此同時,政策開放經濟發展的廈門也成為了眾多臺商安居樂業的第二故鄉。今天的改革開放30年特別報道《我們這三十年》,記者曉露就和您説説臺商在廈門的故事。
   
  來廈門投資興業已有20個年頭的臺商黃錫斌,剛步入廈門土地的時候算是個“吃螃蟹”的人。那時的臺資企業大都集中在廣東省內,而且是以“第三地”的名義間接投資。而黃錫斌卻執意要一步到位地把企業建在廈門,只因為他相信在這座距離臺灣最近的城市裏定能有所作為。1988年,他在湖裏區租下30畝廠區,靠生産保溫瓶挖出了第一桶金。
   
  廈門西華傢具有限公司董事長 臺商 黃錫斌:那時侯的廈門工業很薄弱,配套很困難,很多東西要從臺灣和國外引進。
   
  1989年和1992年,國務院相繼批准海滄、杏林和集美為臺商投資區。黃錫斌信心滿滿地把企業轉到了集美,並且認準商機轉行做起了傢具,沒想到卻在銷售上遇到了困難。
   
  廈門西華傢具有限公司董事長 臺商 黃錫斌:廈門市政府幫了很大的忙。我們打出樣品來之後,不知道東西往那裏賣,廈門市政府就替我們在廣交會爭取到一個標準攤位,讓我們去試,結果一試效果非常好。
   
  白手起家的黃錫斌沒想到在廈門找到了“靠山”,幫助他把西華傢具的品牌在國際上打響,而黃錫斌也把“在廈門投資能賺錢”的消息迅速傳回臺灣。上世紀90年代初,改革開放帶動中國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廈門引進臺資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廈臺之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成為祖國大陸對臺政策的先行先試基地。此時,漸漸增多的臺商們,已經不滿足於幾家企業的私下交往。1992年12月20日,“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正式成立。
   
  臺商曾欽照先生是廈門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現任會長,他告訴我們,廈門臺商協會的會員企業已從成立時的幾十家發展到700多家,常住廈門的臺胞有7萬多人,有40位臺商榮獲廈門市“榮譽市民”的稱號。回憶起自己和這一代臺商在廈門從商的經歷,他用“天時、地利、人和”來概括。
   
  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 曾欽照:廈門跟臺灣有”五緣“,就是血緣、地緣、文緣、商緣和法緣。實際上這裡招商的條件是最成熟的。
   
  20多年來,臺資企業在廈門從投石問路到生根發展,經歷了一個量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從早期的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資金密集型,如今臺商投資區80%的臺資企業集中在電子、機械、IT、光學等高新技術産業。廈門臺資企業也從原來多為百萬美元以下,發展到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在廈臺商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對廈門的依戀也是越來越深。
   
  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 曾欽照:我們廈門的臺商企業大概有7成都會增資擴産,他賺到錢不是拿了錢就走了,他還繼續把賺的錢投在這裡,讓他的企業更加穩固壯大,這個心態就決定了你是不是喜歡這個地方,真的想融入這個地方。
   
  記者:2001年9月8日,祖國大陸第一個臺商會館就落戶在了廈門的仙岳路上。這棟總建築面積16680平方米的12層大樓,是由廈門臺商協會和部分在廈臺商入股投資3800多萬元人民幣興建的。臺商會館建成之後,許多在廈臺商紛紛表示從此他們有了在大陸、在廈門的根。
   
  每年的臺交會和98投洽會上,臺商們忙碌的身影是大家最熟悉的風景;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凍天氣肆虐大陸中南部,他們獻上570萬元的愛心捐款幫助災區;今年廈門市“兩會”期間,5位在廈臺商作為廈門市政協委員亮相市政協第十一屆二次會議……在廈門落地生根的臺商,不再把自己當作“過客”,他們熱心地融入到廈門城市建設的每一步,因為廈門就是他們的家。 記者曉露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