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精彩推薦

泉州熱盼中央儘快批准設立國家級臺商投資區

2008-03-11 09:44     來源:東南早報     編輯:張方翼

  近日,記者在連線北京時獲悉,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明領銜提出4份建議遞交大會。這4份建議分別是《關於解決農村基層幹部經濟待遇問題的建議》、《關於儘快批准設立泉州(國家級)臺商投資區的建議》、《關於開放泉州晉江機場航空口岸的建議》、《關於中央出臺由地方財力支付的增支政策前要有適當的提前量的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明領銜提出《關於儘快批准設立泉州(國家級)臺商投資區的建議》。朱明代表認為,新設立泉州臺商投資區的條件已經成熟,其區域範圍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他建議,希望儘快予以批准。

  朱明等代表認為,設立泉州臺商投資區,泉州已具備條件。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經濟總量最大、外向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城市,經濟總量位居國家地級市前列。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祖籍泉州的臺灣同胞有900多萬人,其中不乏影響大、成就突出的人士,他們長期以來為祖國和家鄉建設及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設立泉州臺商投資區,必將為推進海峽西岸和臺灣經濟交流合作創造良好條件。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早在十幾年前,泉州在臺商投資區規劃方面已作出不少努力。省政府1995年批准的《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八大組團中,泉州臺商投資區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泉州市致力於培育電子、石化等新興産業,提升傳統優勢産業。最近一段時間來,美旗控股集團、歷揚半導體、和諧光電、臺灣台塑集團、臺苯公司、東聯化工、國喬石化、貝龍化學、李長江化工、廠化合成、力麗集團等紛紛來泉洽談投資項目,總投資達數十億美元,項目涉及半導體、光電、石化等領域。這為泉州承接臺灣産業轉移創造了有利的契機,但泉州至今尚無承接臺灣産業轉移的投資載體,弱化了泉州的對臺區位優勢,影響了項目的引進,制約了經濟外向度的提高,不利於今後的進一步發展。

  在泉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認為,在設立臺商投資區上,泉州各方面的條件已基本成熟。目前,泉州臺商投資區所在的洛秀組團的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推進,杏田起步區已基本完成開工建設的各項前期工作,東西主幹道已建成通車,秀涂碼頭引橋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組團中軸南北主幹道在建設中,片區開發建設條件比較成熟。該投資區將根據臺灣産業升級轉移動向,以泉州地區的石油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等産業資源為依託,吸引臺灣相關産業板塊轉移,重點發展石化後加工、電子資訊、功率半導體和光電、裝備製造産業,打造産值超500億元的産業集群板塊。

  朱明等代表認為,儘快設立泉州臺商投資區,並賦予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優惠政策,以及和福州、廈門等地臺商投資區的同等優惠政策,不僅有利於推進泉臺經貿合作和産業對接,加快泉州産業結構調整優化,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而且有利於充分發揮福建省與臺灣的“五緣”優勢,拓展閩臺之間“求緊密經貿聯繫、求兩岸直接‘三通’、求旅遊雙向對接、求農業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載體平臺建設”的“六求”作為,加快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如果在泉設立臺商投資區,投資區將按照統一規劃、基礎先行成熟一片、開發一片、滾動發展、規範管理的原則進行開發建設,遵循迴圈經濟理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建成生態工業園區,促進可持續發展。

  基層幹部待遇要統籌考慮

  朱明在《關於解決農村基層幹部經濟待遇問題的建議》中建議,村幹部的經濟待遇要統籌考慮,分類處置。

  據悉,連續幾年來中央1號文件都指出,必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建立農村幹部激勵機制。籌劃村幹部補貼,解決他們的生活待遇,是落實中央文件的主要內容,也是創新農村工作的重要舉措。解決村幹部的經濟待遇,對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地位,提高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執政能力,調動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朱明等代表認為,為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農村基層幹部的關注和關懷,對一些曾任過村幹部的對象,分類按月給予一定額度的補助和補貼(對已離任的村主幹或其生活困難遺屬,生活補助以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為基準,讓他們的晚年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朱明代表建議,適當提高現任村主幹的誤工補貼。目前各地對村幹部的誤工補貼標準不盡相同,例如泉州的許多地方,在確定補貼對象的基礎上,基本上採取“固定補貼+獎勵補貼+規模(人口)補貼+年限補貼”的辦法,由縣級財政撥支。目前,經選舉程式産生並報經民政部門確認的村幹部的實有人數,往往超過縣財政核定補貼時所依據組織部門的批復名額(人數),村委會則鬚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統籌分配,導致實際補貼被攤薄。

  統籌考慮現任村幹部的社保、醫保。既要考慮村幹部在崗任職期限不確定性,又要考慮創造條件,保證他們離任後享有社保、醫保的權益,減少其後顧之憂。

  補貼標準不實行全國劃一,應留出空間,由各省、市、自治區根據各自的情況確定。中央財政要安排專項資金,明確規定省級配套額度,簡化程式,通過轉移支付,由各地民政部門具體實施。此項工作建議由主管部門調查、測算、提出並細化具體措施。

  出臺由地方財力支付的增支政策要提前

  昨日,記者連線北京時獲悉,朱明領銜提出《關於中央出臺由地方財力支付的增支政策前要有適當的提前量的建議》。

  近幾年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由地方財力支付的增支政策。這些政策對於提高效率、推動發展,保障民生、促進和諧有著重要意義,但也相應加重了地方財政的負擔,給地方政府在資金調度和籌措上造成很大的困難。

  朱明等代表認為,這些政策出臺時,考慮更多的是政策本身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而較少考慮增支因素對地方財力的影響以及與地方財政的銜接問題。由於地方財政預算必須在每年年初報經本級人大審議通過,預算一經確定,可調整的空間就相當有限,一旦遇到中央出臺的由地方財力支付的增支政策,地方政府只能疲於應付,在資金調度、籌措時經常出現捉襟見肘的現象,甚至陷入束手無策的被動局面。如果中央在出臺增支政策時有一定的提前量和前瞻性,讓地方政策有所準備,從容作出資金安排,就可以避免出現疲於應付的被動現象,中央的政策也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貫徹落實。

  朱明等代表建議,中央今後儘量少出臺由地方財力支付的增支政策,如確需出臺,也應規定在政策出臺後的次年開始執行,以便讓地方有足夠的時間安排貫徹落實政策所需的資金,確保政策取得最佳效果。

  開放泉州晉江機場航空口岸

  朱明領銜提出《關於開放泉州晉江機場航空口岸的建議》。他建議,根據幹線機場、客源優先、突出效益的原則,泉州晉江機場已具備開闢航空口岸條件,請求國務院儘快予以審批。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發揮僑臺優勢,不斷擴大對外對臺交流,開放型經濟發展迅速,經濟總量連續多年位居福建省九個設區市首位,已成為福建省經濟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近年來,隨著泉州外向型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涉外活動日益增多,泉州市現有開放口岸格局與經濟社會發展已不相適應,嚴重制約了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據悉,泉州航空口岸申報始於1996年,已歷時11年,其間經過多次臨時對外開放,已積累豐富的口岸運作經驗,口岸查驗監管設施已基本符合對外開放需要。因此,開放泉州航空口岸的各方麵條件已具備。

  朱明等代表認為,根據泉州市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及新一輪發展需要,尤其是泉州晉江機場作為華東地區幹線機場及補充境外和國際客源現狀,為進一步構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發揮泉州市在建設對外開放、協調發展、全面繁榮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突出作用,當前,泉州晉江機場急需正式對外開放,設立航空口岸。

  朱明代表分析,泉州航空口岸設立後,將在我國東南沿海形成新的對外開放綜合通道,其戰略地位十分突出。一是有利於發揮航空口岸快速、便捷、集聚和輻射功能,促進航空客貨發展,完善泉州市海空口岸發展佈局,建立與全省三大中心城市相適應的區域航空樞紐地位,實現與廈門、福州航空口岸優勢互補。

  二是有利於泉州乃至海峽西岸與臺灣、長三角、珠三角、中部、西部相關省份和境外、國際的對接,使泉州市突破資源少、市場空間小等方面的制約,在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謀求更大發展。

  三是有利於高附加值、高科技産品進出口和國際商務、人員往來,引進海外人才、資金、技術、管理經驗,進而形成人才流、資訊流、資金流,構建大物流格局,為泉州市乃至全國發展大局服務。

  四是有利於完善海峽西岸經濟區區域經濟佈局,在加快東部發展中,發揮泉州市後發優勢,將泉州與海峽西岸經濟區整合在一起,發揮僑鄉泉州北接省會福州、南接經濟特區廈門的“節點”作用,尤其是充分發揮泉州作為臺胞主要祖籍地的作用,在對臺“三通”中先行一步,推進祖國統一進程。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