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生活手冊

臺灣街巷涌動潮流之銀樓小記

2012-10-10 10:18     來源:北京的臺灣街巷——臺灣會館和臺灣映像     編輯:王思羽

  

    銀樓小記

  “她”是一座二層的磚樓,看樣子是古物,斑駁的額匾上書著“永興華”三個飽滿的大字,與身旁氣派的小洋樓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聽説這是民國時大商戶的銀樓,如今舊樣翻新,成了“臺灣映像藝術中心”。進門的通道裏放著兩張展板,説是楊英鳳和楊奉琛先生的雕塑藝術展。

  老銀樓如何與雕塑聯繫在了一起?昏暗的門廊仿佛有無窮的魔力,深深吸引著我。我不禁舉步而入。

  進院當面照例是一堵影壁,然而看上去很高,西側的墻面上雕刻了一組四季花卉,有牡丹梅花,筆法簡約爛漫,令人心神為之一震。繞過影壁,便是別致的三合院,四圍包夾著兩層的樓,密密地排著青磚,樓頭的屋檐搭出一圈裸木的屋檐,樣式十分古秀,好似金色的鳥兒向空中飛展。天井裏擺著一個碩大的空心鋼筋球,名牌標示著“風生水起”。 靠西的墻垣上,黑色的展布上書“光舞靈動”四個大字。三面由舊宅改造的展廳中,分別陳列了楊英鳳、楊奉琛父子的雕塑復件和“喲喲藝術”的展品。

  原來是現代藝術。我努力裝出欣賞的樣子,動用起所有腦細胞搜索關於現代藝術的任何知識:杜尚、畢加索、行為派……然而古典作品我或許還可以説上兩句,抽象的現代藝術卻是一無所知。站在天井裏,夕陽幽幽地投下最後幾絲身影,我仰頭望天,青空也只是默默地望著我。青磚、花檐、閣樓、小院,其實想來百年之前,這裡廣廈初成,想必既有女眷憑欄,俯瞰全院,逗食鸚鵡,也有達人富賈迎來送往,一派奢華之氣。而如今時過境遷,她又搖身一變,換上臺灣現代藝術的新裝。

  這大概就是從深閨走向新銳的嬗變吧。人一旦不再執著于某些固定的概念,比如過去與未來,古典與現代,傳統與外來,就會變得單純而釋然。原本覺得閣樓小院和不銹鋼雕怎麼也扯不到一起,如今親眼見到,親身體悟,竟然覺得渾然天成。邊聽小姑娘的介紹,我一邊掃視著每一件展品。抽象的鋼塊簡潔而有力,組合出無數變化多端的意境。目光輕柔地撫摸過每一件作品,前後左右,每一寸材質,才驚覺自己最細微的審美感觸早已被繁重的工作和辛勞的生活所磨鈍。一件“鳳凰來儀”,一幅“闊嘴仔與阿花仔”的簡筆漫畫,都或多或少地澆灌了我俗塵蒙厚的心底。我第一次發現,現代藝術也可以這樣有趣。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