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生活手冊

北京的臺灣街巷之打造美麗映像

2012-09-26 09:29     來源:北京的臺灣街巷——臺灣會館和臺灣映像     編輯:王思羽

  ◆打造美麗的映像

  此次在京城,位於前門大街及前門東側路中的“臺灣映像”的成立,除了在實質內容上能提供到京及京城人有個較完整對臺資訊取得的場域外,在空間形塑過程中,也加入許多“臺灣意象元素”作為到京人或在京人了解臺灣的第一印象。此處空間操作上最大的難度與挑戰,便來自於如何在京城舊衚同區內、歷史風貌保存議題下進行“臺灣空間意象”。   

  逛遊臺灣-自導性空間的旅遊經驗

  幾經琢磨,設計團隊認為最可行、效果立見的方式,便是從整體公共空間改造著手。首先,必須跳脫一般景觀性及道路的鋪裝概念,提出整體公共空間包括道路、人行道、街道傢具、裝置等“主題性”的設計方向,並提供一個可以遊逛、冒險的場域。

  此“主題性”的觀念,並非過去傳統以“造街”完全複製的概念,而是經過元素選取後,將其已部份抽象、部份具象,透過重新組合、色彩表像等方式。於是團隊提出“紅磚?瓦甕”、“節採?張燈”的空間設計方向。整體空間便透過此概念,將色彩、元素及抽象形式,作為空間點、線、面的串聯及説故事的元素。

 

  “第一期施作範圍-以紅磚、臺灣元素裝置等帶出整體空間意像”

  “紅磚瓦甕”-自導性空間及空間自明性的主要元素

  在臺灣傳統的巷道中,尺二磚是一項相當普遍常見的材料。在色彩上又可與京城一般使用的灰色青磚相得益彰。故此材料的選擇,可清楚的將基地動線系統及遊逛範圍串聯及圍塑。

  再者,除了地鋪的紅磚外,另外關於“磚”的表現,也包括墻面的使用。

  臺灣屬於海島型氣候,所以在傳統建築中,許多的墻面,尤其是陽臺的女兒墻,常常使用半縷空的紅磚或青色的青瓷花磚以利通風。此形式與材料,也常見於大陸閩南地區。

  故而在建築立面上,部分女兒墻、陽臺等空間,安置此種材料,以增加原本灰磚建築的豐富性。其次,也透過設計手法的轉換,將此類磚材料成為空間中新的表現元素。如坐椅、花臺、垃圾桶等街道傢具,以期豐富空間的色彩與差異性。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責編信箱:tsfwzx@taiw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