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玻集團名譽董事長林玉嘉——挖潛創新 效率經營
“效率經營、事在人為”
廖益茂介紹説,林玉嘉是臺灣玻璃企業集團的核心人物,他是臺灣臺北人。1943年承襲父業,將高雄林建成商行改組為林建成嘉記行,任總經理。臺灣光復後,興辦臺豐漁業公司、臺豐水産公司與臺豐制冰公司,1959年將3家公司合併,擴組為臺豐實業公司,經營飲料業。1964年創辦臺豐建設公司與臺灣玻璃工業公司。1968年改林建成嘉記行為公司,從事進出口貿易。1972年組建臺豐投資公司。
1977年興辦臺豐興業公司,經營園藝業。1980年與英商合辦臺福玻璃工業公司,形成中等規模的臺灣玻璃企業集團。曾任臺豐漁業公司董事長,臺灣水泥公司、臺灣農林公司常務董事。現任臺灣玻璃工業、臺福玻璃工業、臺豐投資、臺豐興業等4家公司董事長,啟業化工公司常務董事,林建成獎學基金會董事長。
林玉嘉秉承“一人一業、全力投入”、“效率經營、事在人為”的經營理念,由日、英、美、德導入先進技術,朝向綜合玻璃工業發展,在臺灣建設臺中廠、桃園廠、鹿港廠、新竹廠四工廠,計有平板玻璃、玻纖布、玻纖束、容器玻璃、食廚器玻璃共27座窯爐生産線。2001年銷售量491千公噸,營業額1056000萬元。2002年9月13日,臺玻林玉嘉董事長榮獲本年全球傑出玻璃貢獻鳳凰獎,是第二位獲頒此獎項的亞洲人士。此後,臺玻生産銷售逐年增加,成為中國最大玻璃工業公司。2008年臺玻實現銷售收入10.5億美元,名列全球第六。2009年5月,《商業週刊》“兩岸三地千大企業排名”中,臺玻是唯一一家進入前500強的玻璃企業!
保守又勤儉的林玉嘉有4子1女,老大林伯豐已順利接棒,出任總經理職務。老二林伯實為公司的發言人,與臺灣名女人徐莉玲梅開二度,吸引達官顯要參加婚禮。而林玉嘉的女兒林曼麗嫁給基隆二信理事長及國民業國大代表謝修平,擁有國揚建設和大魯閣上市公司。
如今,臺玻公司仍是由第一代林嘉玉老先生掌管,第二代林伯豐、林伯實挂名常董,雖接班態勢漸浮出臺面,但就像台塑集團一樣,創辦者仍大權在握,外界就對於誰來接班?如何接班感到好奇,而林玉嘉個人行事極為低調,從不談論此事,加上不若王永慶活躍,知名度高,幾可説鮮少公開露面。連第二代企業家林伯實也很低調,父子兩人的行事低調作風反為臺玻帶來一股神秘的面紗。
臺玻市值約有300億元以上,但超過一半的持股仍牢牢掌握在家族的手中,林玉嘉家族在臺玻所持的股票價估103.37億元。因此家族所握有的資産實力相當雄厚,加上無負債、高自有資本的經營的方式,一方面握有絕對的決策模式;一方面也不必看股東臉色行事。但其穩健的經營體質,每年配股至少1元以上,投資報酬率高於銀行定存,所以也可説一點也不虧欠股東。不過,臺玻在證券市場從不炒作股票的方式,使得股票不致于大起大落,對於想在這檔股票短進短出獲利的投資客言,臺玻倒不是選股的好標的。
為讓讀者更加全面了解林玉嘉的經營理念,筆者特摘錄林玉嘉接受臺灣《商業週刊》專訪的部分內容:
——玻璃市場不大,把現有東西做到世界級
《商業週刊》問(以下簡稱問):據説你堅持無負債經營,臺玻從來沒向股東借過一毛錢,很不簡單,這是你經營的原則?
林玉嘉答(以下簡稱答):我的原則是,股東相信我們公司,我們要給股東適當的報酬,不能讓股東吃虧。臺玻過去40年,沒有一年沒賺錢,股票幾乎都是配得比現金多,最近兩、三年才沒配股票。當時臺玻以新台幣1.5億元的資本額成立,到現在已168億元,這些都是從配股來的,我們沒有再增資、沒向股東拿過一毛錢。
問:難道你沒想過擴張臺玻?
答:要做事業,多角經營是個想法,我的想法是,一人一業,全力以赴。玻璃市場沒那麼大,但玻璃業還有很多種類要做,應該把現有的東西做到世界級的規模。像我們現在做平板玻璃、也做電子玻璃纖維布這種電子材料。
臺玻現在的規模也不小;我想把公司的基礎弄勇健一點,生産的量與質更提高,這個比什麼其他投資更要緊。
本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與我網聯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