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賢:精研現代物流 服務兩岸貨運
記者採訪中,李學賢利用GPS衛星定位系統,對運輸車輛的具體位置進行現場追蹤。(台灣網 王思羽 攝)
台灣網5月30日北京消息 李學賢來自臺灣雲林縣,這位穿梭兩岸近十載,打拼物流業二十餘年的商界精英,親身經歷了大陸物流業的發展與兩岸物流合作的過往。
今年年初,李學賢在福州設立全信速商貿物流(福建)有限公司籌備處,正式開始了自己的臺商生涯。對於選擇大陸發展事業,李學賢坦言,十分看好大陸這塊不斷成長的巨型“蛋糕”,希望兩岸業者能夠展開長遠合作,“因為做事業就該長長遠遠。不求讓子孫承繼事業,也要讓子孫感到光榮。”
受命危險運輸 投身大陸物流業
2003年,在臺灣有過投資經驗的某著名外資企業準備進軍大陸,卻為找不到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物流業者合作而犯愁。這時,該企業想到了曾受邀為臺灣兩大石油巨頭“講經説法”,並全面參與其油品運輸業務的李學賢前來助陣,李學賢也由此開始了自己的“登陸”史。
“大陸物流行業發展蓬勃,唯獨欠缺對於公眾安全和工人安全的週到呵護,這也成為外資企業難以找到合作夥伴的重要原因。”李學賢分析説。由於當時從事的是紡織化工原料這種高危險性的運輸,李學賢決定將符合國際安全標準的槽罐車和一整套安全理念從臺灣“帶”到上海。設計圖紙李學賢提供,車輛、設施在大陸製造,一切比照相同標準,原樣“克隆”。
或許是引進的專業車輛成效顯著,不到一年時間,類似標準的槽罐車和安全理念開始在大陸各地物流行業中大行其道,對於自己引進的敏感技術是否遭遇“山寨”,李學賢並不以為意,“關係到工人和道路運輸的安全,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就應該被學習、借鑒。”
更新管理理念 激發員工工作熱情
除了引進專業的車輛和安全理念外。當時吃慣“大鍋飯”的大陸司機對於成本的概念很是淡薄,而現代物流遠非單純運輸,唯有依靠精確管理、專業人員培訓才能有效控製成本、提升效率。李學賢決定用績效工資來逐步建立司機的成本觀念,併為每趟行程設定了精確耗油標準。
“將節省下來的油錢全數發給工作人員作獎勵,超支的油錢則從工人工資中相應扣除。”李學賢説,此法在公司已沿用多年,既有效降低了事故風險率,也使車輛的輪胎磨損、機械故障大大減少。
現在回憶起來,雖然“績效工資”也曾引起大陸司機的反感,可久而久之,眼見優異的工作績效直接轉化為對等的經濟報酬,越來越多的司機認同了這一方案。公司無需對員工進行強勢管理,通過這一模式,員工都會自發爭取優良績效。
建言大陸監管 疏通運輸環節
近日,高速公路收費高、貨物重復徵稅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大陸媒體、公眾熱議的焦點。
從事物流行業的李學賢對此有著切身體會。他説,在大陸做物流運輸,過路費加上油價佔到物流成本80%,不少業者為了平衡成本、獲取利潤,選擇違規超載,由此造成的後果十分嚴重。
對此,李學賢希望大陸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嚴罰超載。以消除行業內的惡性競爭,並盡可能降低路橋費用,打通物流環節,為物流業者創造出更多合法、健康的生存空間。
發展聚焦大陸 兩岸貨運暢通無阻
如今的李學賢頻繁奔忙於兩岸各地,時而受兩岸企業之邀,建立專業物流運輸團隊。時而深入大陸各地,考察物流發展與投資前景。不久之前,李學賢應邀,為在西安西鹹新區建設陸海空自由貿易港物流園區起草規劃方案,該方案現已上報當地發改委。
“物流需要距離,運輸距離的長短直接體現出物流的繁忙度和作用。臺灣是面積狹小的窄幅地域,港口至生産地的距離不過幾十公里,更不具備大陸如此廣泛的物流需求。”李學賢坦言自己看好大陸這塊不斷成長的巨型“蛋糕”,此番“登陸”已將自己的大陸物流總部設在福建,積極歡迎大陸業者展開闔作。
兩岸實現海運直航,極大地節省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而ECFA的簽署,更為臺灣航空運輸業帶來貨量擴增、營業增收等實質效用,臺灣物流業者無不希望能夠通過暢通無阻的兩岸貨運渠道,將臺灣産品源源不斷運往大陸。”李學賢説。(記者 王思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