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從2000年後,臺灣就一直在內耗。世界各國紛紛看重大陸市場,臺灣離大陸最近,卻在重重的限制下,自廢武功,不與大陸正常的往來。造成兩岸不通,幾乎百市蕭條,直到馬英九上臺才扭轉臺灣的兩岸政策,但是因為在野黨的杯葛,後續的《服貿協議》,簽訂了也卡在“立法院”,遲遲不能通過。
中韓已完成FTA談判,韓國FTA全球的覆蓋率將達到62.66%。臺、韓的出口商品,有7成以上是相同的,商品的替代性極高。一旦中韓FTA生效,韓國輸中商品將因關稅調降而大幅提升競爭力,屆時臺灣部分輸銷大陸産品恐將受到嚴重衝擊。另外由於中韓FTA是一步到位,除貨品貿易,還包括服務業,例如金融、電腦、通信等。當前大陸內需快速增長,同時帶動服務業成長,兩岸的《服貿協議》,本來給臺灣帶來巨大的機會,現在可能拱手讓給韓國人。而且中韓FTA不只是短期間的影響,還有打亂臺商佈局,及臺商因為關稅及機會流失而到大陸或其他地方設廠,産業被連根拔起的長期性影響。
臺灣《中國時報》20日社論指出:世界在進步,大陸不會等臺灣。大陸17日宣佈與澳洲完成FTA實質談判。中澳FTA生效後,最終大陸所有輸澳産品都可降到零關稅,澳洲也將有95%産品降至零關稅。而澳洲可利用雙方FTA服貿部分獲得進入大陸服務業市場的先機,包括澳洲的大學可以直接在大陸開拓生源,更多澳洲酒店可以進入大陸,並進入大陸醫療衛生與老年人護理行業。中澳FTA將會對臺灣服務業産生衝擊,讓臺灣業者在大陸將面臨更大競爭。臺灣經濟問題環環相扣。所得分配、薪資停滯、高房價、人口老化、産業政策不明,都急需解決。臺灣已經沒有時間再等了。要反轉臺灣現狀,要突破現階段困境,經濟選民是關鍵。
上個月底,全球競爭力大師麥可.波特赴臺為臺灣競爭力把脈,除了點出薪資停滯,代表産業競爭力沒有提升的關鍵,亦建議臺灣應透過與大陸共同形成一個産業聚落,壯大特定領域的産業國際競爭力,更重要的是,不要讓政治紛擾,延緩臺灣經濟成長。
[ 責任編輯:何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