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2018年臺灣財政預算透露的政經資訊

2017-08-24 10:19: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8月17日,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宣佈2018年臺灣當局財政預算方案,華廣網24日刊載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王建民的評論文章指出,臺灣財政支出仍大於財政收入,持續維持“赤字預算”,屬相對穩健略帶擴張的財政政策。財源相對穩定,稅收佔財政收入(歲入)比例顯著上升。社會福利與教育科學文化預算一直佔據重要地位。“重軍事輕經濟”、公共建設投資預算創新高以及財政預算支出呈現明顯的“重南輕西”。另外,臺灣還在財政預算中拿出72.6億元,以增強臺灣的“軟實力”。這部分預算是非常特別的,如何運用,可能不只是經濟與文化方面的,還有著特殊的政治目的。

  全文內容如下:

  8月17日,臺灣行政部門負責人宣佈2018年臺灣當局財政預算方案,儘管尚須通過“立法部門”審議,但調整有限,方向大勢基本確立。觀察新年度臺灣財政預算方案,透露出諸多政經資訊。

  第一,財政支出仍大於財政收入,持續維持“赤字預算”,屬相對穩健略帶擴張的財政政策。規劃新年度財政收入預計18904億元(新台幣,下同),財政支出19850億元,短缺946億元,較上年度短缺1329億元有顯著減少,下降了28.8%,説明臺灣財政形勢有所改善。不過,加上債務還本支出790億元,總計短缺仍達1736億元,仍需發行公債解決。特別是若加上“前瞻計劃”的特別預算(不包括在年度財政總預算之內),累計債務未償還餘額高達56977億元,説明臺灣實質財政情況並不好。

  第二,財源相對穩定,稅收佔財政收入(歲入)比例顯著上升。新年度預計稅收收入達到15505億元,佔歲入比重的82%,較2011年度的71%增加了11個百分點。就是説,稅收收入成為臺灣財政收入的最重要來源,顯示臺灣經濟基礎仍較厚實,財政收入較為穩定。其中,以營利事業所得稅佔比重最高,達831億元,增幅最高,達21.7%,説明臺灣企業經營效益相對較佳,盈利豐厚,這與外界對臺灣宏觀經濟形勢不佳的判斷有顯著區別。不過,企業盈利主要集中在少數電子科技企業,如2016年臺積電與鴻海集團兩家公司的繳稅就達約400多億元,佔了全島營利事業所得稅總額的16%。另外,居民綜合所得稅也達226億元,年增長5.2%。相對的,公營企業對財政收入貢獻甚少,財産與規費收入還出現衰退。就此觀察,臺灣經濟好轉,企業盈利增加與居民收稅意識提高,所得稅成為臺灣最為穩定的財源。

  第三,社會福利與教育科學文化預算一直佔據重要地位。在“政事別”預算中,多年來,社會福利支出與教育科學文化支出一直佔據前兩位。在2018年度財政預算中,前者支出為4902億元,佔了24.7%,即佔了近四分之一,高居第1位;教育科學文化支出 4020億元,佔20.3%,佔五分之一多,居第2位;兩者合計佔了預算總支出的45%。這説明在臺灣進入後工業化社會之後,社會福利、教育科技文化支出遠高於經濟發展支出,而且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相對較好,實質上進入了高福利社會。

  第四,“重軍事輕經濟”。2016年5月,蔡英文執政時的“520演講”中,將經濟發展議題置於政治、社會、兩岸與對外事務之前,位居第1位,而且篇幅最多,顯示她對經濟議題的重視。然而在新年度“政事別”預算中,經濟發展支出並不大,只有2454億元,佔總預算的12.4%,僅居第4位。這與蔡當局將經濟支出的許多項目轉移到“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項目的特別預算有關。相對地,蔡英文當局卻將防務預算置於重要地位,全年預算達3200億元,佔了總預算的16.1%,高出經濟發展預算3.7個百分點。這與蔡英文當局大力發展“防務産業”,推動所謂的“國艦國造”、“國機國造”,增加對美軍購等有密切關係。問題是,臺灣當局在財政緊張並大砍軍公教退休年金待遇的同時,卻持續增加軍事防務預算,顯然不合時宜。特別是臺灣軍事防備發展主要是針對大陸,顯示出蔡當局強烈的“以武拒統”的政治對抗思維。

  第五,公共建設投資預算創新高。新年度財政預算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編列了“十大特色重點項目”,其中以公共建設計劃最為突出。蔡英文當局將擴大公共建設投資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2017年強力推動“8年8000億”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引起很大爭議,後在立法機構審議中相互妥協達成“4年4200億”的首期前瞻計劃。在新財政年度的公共建設預算中,增加475億元,達到3791億元(包括不計算在財政預算之內的特別預算),較“經濟發展”預算高出近800億元,創2012年以來新高。在臺灣統計主管部門2018年經濟增長預測中,儘管民間投資持續不振,預計年增長1.55%,還低於2017年的1.7%,但“政府投資”大爆發,年增長速度達10.6%,創2000年以來的新高。不過,當局的公共投資所佔比重不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有限,即使“政府投資”大增加,2018年經濟增長預計也只有2.11%,而且仍依靠出現與民間消費支撐,而不是投資帶動。

  第六,財政預算支出呈現明顯的“重南輕西”。新年度財政預算中,將“新南向政策”的財政預算列為10大重點之一(其餘為擴大公共建設、提升科技研發能量、加速5+2産業轉型、教育與人才培育、推動長期照護2.0、強化食安管理等,均是蔡英文的政策宣示),而且大幅增加,從上年度的28.1億元增加到72.6億元,大幅增長63%,居各項支增幅出之首。可見,財政預算的“政治性”考慮甚強,完全在配合蔡英文的“新南向政策”。相對的,卻沒有兩岸交流方面的專門財政預算,雖然沒有看到歸屬“陸委會”的預算,但依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思維與兩岸僵局,預計只會有減無增。

  另外,臺灣還在財政預算中拿出72.6億元,以增強臺灣的“軟實力”。這部分預算是非常特別的,如何運用,可能不只是經濟與文化方面的,還有著特殊的政治目的。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