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鐘厚濤:"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經濟治理帶來新契機

2017-05-17 09:3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4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這是繼2014年北京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2015年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大閱兵,2016年G20杭州峰會之後,中國主場舉辦的又一盛事,受到全世界的共同矚目。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行,標誌著“一帶一路”建設正在步入全面展開的新階段。在各方共同合作下,“一帶一路”建設勢將推動沿線國家政策協調不斷加強,基礎設施聯通網路逐步成型,貿易投資便利化水準也將因此邁上新的高度。

  中國夢與世界夢的對接

  縱觀全球情勢變遷,國家之間的匯通與融合經歷了幾種不同的範式轉變,從早期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到冷戰後的大國沙文主義和霸權主義,每一種模式都飽受外界詬病,被許多發展中國家所深惡痛絕,談之色變。

  但“一帶一路”建設卻全然打破了以往的各種不對等模式,始終把各方的互惠互利放在核心位置,爭取可以最大程度地把各個國家的地域優勢、勞動力優勢、技術優勢、産能優勢與資金優勢等,都全面串聯貫通起來,實現“1+1+1>3”的整體效應,從而可以把各個國家的國家夢與世界夢給融通起來。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絕非出於一己之私,而是著眼全球,要為整個人類提供一款新型公共産品,要為全球經濟成長注入新的動力。面對著全球各個國家的貿易壁壘,許多有識之士也苦思冥想,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但傳統的降低關稅等措施,只能部分推動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最多只能推動世界經濟增長5%左右。而“一帶一路”建設不僅著眼于消除貿易壁壘,更意圖通過設立亞投行、絲綢之路基金等重大舉措,為各個國家的內部發展注入資金動力,將中國的成功經驗和可行模式毫無保留地向他們提供分享和借鑒,推動構建新型全球化中的互聯互通,互惠互利。此舉將推動世界經濟增長10%至15%左右,遠超歷史上任何其他一種合作模式。

  一個多世紀以來,由於各種錯綜複雜的歷史原因,中國基本上都是被迫地融入到當時的世界秩序中去。而“一帶一路”的提出和實踐,則標誌著中國與世界秩序的對接出現了一種新的模式,即中國開始主動佈局,將自身發展與新型世界秩序的構建給結合起來,積極引導世界各國構建經濟共同體、安全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價值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彼此互為依託,互相幫襯,最大程度激發起“一帶一路”沿線各個國家的認同感、參與感、受益感和榮耀感,讓“一帶一路”成果可以真正惠及所有國家的民眾。

  相容並包理念的倡導

  “一帶一路”建設是一個開放的體系,相容並包,它的核心理念是“共商、共建、共用”。也即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整體佈局,需要沿線國家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而這也是本次“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的重要目的之一,也就是邀請全世界重要國家和國際組織來共同為“一帶一路”建設出謀劃策,爭取可以把“一帶一路”建設做得更好。所以“一帶一路”正在書寫一套全新的規則秩序,所有國家都有權參與其中,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帶一路”的頂層設計,並不是要制定一套運作規則,然後再強迫其他國家都必須接受,而是要搭建一個平臺,廣邀各方共同參與規則的制定和書寫,讓各方都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然後再統籌各方意見,逐步制定出一套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規則。這種規則的制定,顯然要比以往的任何一种經濟秩序體系都更具公平性和公正性,也更能贏得各方的尊重和支援。

  “一帶一路”建設雖然是中國提出的倡議,但卻是所有參與國的共同項目,具有強大的開放性、包容性和參與性。當所有國家都能主動融入其中,把“一帶一路”建設看作是“自己的分內之事”,深入意識到“一帶一路”建設對於本國發展的重要意義,他們參與其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會大幅提高,勢必會以更加高漲的熱情參與到建設當中。既然“一帶一路”的藍圖是由各方共同描繪的,建設是由各方共同完成的,最終的成果自然也將由各方共同分享。

  “逆全球化”思潮的導正

  近年來,由於各種因素的疊加效應,資本主義主導的全球化矛盾和弊端日漸突出,各種“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部分國家和地區也出現了“逆全球化”甚至是“反全球化”的浪潮,貿易保護主義,自我孤立主義,本土民粹主義,各種思潮此起彼伏、不斷蔓延,這給全球經濟的平穩運作蒙上了沉重陰影。例如,美國新任政府就提出要“美國優先”,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在西方自由主義和保守主義思想激烈交鋒、僵持不下的背景下,持續多年的全球化進程再度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未來何去何從將會直接關係到全球各國的榮辱福祉。

  在過去三十餘年的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依託全球化成功躋身世界市場,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面對著全球化進程出現的新波折和新動蕩,中國不畏艱難,早在2013年就果斷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力圖通過陸海聯通的方式,逐步改革單向度全球化思維,力求把全球各地都能聯通在一起,共同構建大市場。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帶一路”建設是對“逆全球化”的一次撥亂反正,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僅以歐洲為例,長期以來,歐洲一直渴望著能夠把“三河”(易柏河、多瑙河、奧得河)與“三海”(波羅的海、亞得裏亞海、黑海)貫通起來,以便為內陸國家尋找到最佳出海口。但限于各種條件約束,這一夢想一直處於沉寂當中,無法付諸實踐。而“一帶一路”的提出,則有效地打破了這種瓶頸,通過中歐陸海快線、三海港區等幾個大項目,將傳統上基本相互隔離的區域和國家完全打通,這也有效激活了歐洲內陸國家尋找出海口的千年夢想,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尋找到了新的出路。

  在此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又釋出多個重磅“大禮包”,宣佈將為絲路基金增資1000億元人民幣,另外還將由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等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3800億元等值人民幣的專項貸款。中國的這種強力支援,無疑為“一帶一路”建設帶來了新的勃勃生機。

  新型全球化的引領

  以往的全球化思路,大多是發達國家攜帶著資本到發展中國家攻城略地,在賺取鉅額利潤之後,往往人去樓空,留下的只是被千瘡百孔的環境。“逆全球化”浪潮之所以會在全世界各地不斷高漲,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過往的全球化進程中缺失了公平與包容的嵌入,使得全世界的利潤都被少數國家的少數集團所掌控。

  而“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與技術,更是新的理念和發展模式,強調的是“六路”建設,即鐵路、公路、航空、水路、電路和網路的發展,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補充資源短板,來實現新型工業化。廣大企業在融入“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不僅要“走出去”,更要“走進去”,要將自我優勢與當地特色緊密結合起來,要完全做到落地生根,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準和文化宗教習俗等來制定方案,爭取可以為當地帶來一條可持續的長遠發展道路。如“一帶一路”倡導的是産業鏈的自然延伸,而非傳統的跨國公司全球整體産業鏈轉移,如此一來,就可以積極帶動當地網際網路金融、電子商務、中小企業等發展,由他們來扮演主要載體角色,這就可以有效避免以往全球化過程中跨國公司對當地公司“大魚吃小魚”的劣質生態現象。

  所以,“一帶一路”建設追求的不是傳統的資本全球化,而是實體經濟全球化,是一種以發展為導向的經濟佈局,是一種共用型而非競爭型的全球化,它所孜孜不倦、竭力謀求的是要推動全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爭取可以一榮俱榮,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構。而曾經由美國主導、現在由日本接盤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則是以規則為導向的傳統格局,是典型的競爭型的全球化,它的主要目標是要把中國這樣的新型經濟體排除在外,繼續維持美日在全球的霸權態勢。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塑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為推動全球經濟成長提供的一套“中國方案”,核心要義是要推動全球各國實現互利共贏、包容公平和全球互惠,其主要目的是要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探索新型全球化路徑,重塑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目前全球各種保護主義思潮暗流涌動、全球化進程受挫低迷、國際社會普遍感到迷茫的背景下,“一帶一路”正在閃爍著其獨特的智慧和光芒。“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三年多來,已經取得纍纍碩果。目前,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參與其中,中國也已經同4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協議。

  2017年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一項決議,明確表示支援經由“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敦促各方為“一帶一路”提供安全保障環境,推進互聯互通務實合作。聯合國的這一決議,既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高度認可,也是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殷切期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演,“一帶一路”的魅力將與日俱增,將被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所認可,也將為全球經濟社會的發展留下濃墨重彩的光輝一筆。(鐘厚濤,作者係首都師範大學文明區劃研究中心研究員、盤古智庫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