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學者:兩岸民間交流融合應注重總結經驗

2017-06-07 13: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針對新形勢下的兩岸關係,華廣網7日刊載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特約研究員吳為的評論文章指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個一百年”建設中,兩岸關係迎來向前發展的良好機遇,同時也面臨島內政局變幻無常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岸關係要行穩致遠、蒸蒸日上,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聚力奮發,需要兩岸民間社會的不斷交流、互相融合,以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民意基礎。

  評論全文如下: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兩個一百年”建設中,兩岸關係迎來向前發展的良好機遇,同時也面臨島內政局變幻無常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兩岸關係要行穩致遠、蒸蒸日上,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聚力奮發,需要兩岸民間社會的不斷交流、互相融合,以夯實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民意基礎。

  兩岸的民間交流實踐亟需體系化理論的支撐,為兩岸民間交流的順利平穩發展提供指導。兩岸民間交流經歷波折,2008年以來兩岸交流合作打開新局面,兩岸民間互動往來蓬勃發展,積累下了豐富的實踐經驗。然而,兩岸的民間交流這麼多年,兩岸研究領域有意識地梳理民間交流融合理論的工作並不充分,規律性的實踐成果沒有完全上升到理論層面。

  從各地對臺交流工作看,更多的是“因時而變、因勢而落、因人而異”,存在兩岸民間交流效果不確定性大、反覆性高、重復低水準發展多的問題,實踐交流中傳出不少“做了等於白做”的感慨。兩岸特色的民間交流理論建設就是為了總結成功的經驗,克服這樣的一些實踐困難。

  新形勢下,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需要進一步豐富理論。去年以來,兩岸關係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機制化交流中斷,兩岸經濟文化社會交流合作受到衝擊。大陸方面為應對新局面,提出了持續推進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指導思想。

  這一指導思想在落實過程中,需要豐富的民間交流理論化支撐,尤其是需要充分、合乎兩岸實際狀況的理論引導,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同時,也要努力“建船搭橋”,儘量少走彎路,多走順道。

  兩岸民間交流迎來歷史性機遇,需要依靠理論支撐將機遇轉化為實際成果。在兩岸互動交往史上,民間交流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當前,中國的和平發展與民族的復興之路邁入新臺階、新境遇,面對全球治理、小康社會建設、供給側改革、綠色經濟、“一帶一路”等一系列新主題,大陸的全面發展為兩岸關係帶來良機,使得兩岸民間交流的任務更繁重、作用更突出、舞臺更廣闊。在歷史性機遇來臨之際,如果有更加豐富的理論引導,兩岸民間交流融合的阻力會更小、效率會更高、成果會更顯著。

  臺灣政治社會的新局勢,要求兩岸民間交往融合的理論構建“時不我待”,贏得先手。當前臺灣政局複雜、形勢嚴峻,“臺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日益猖獗,島內“去中國化”的動作趨緊,島內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主流民意受到很大影響,反“臺獨”任務挑戰更大。

  針對此,大陸方面持續推動兩岸民間各領域交流合作,努力增進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關係,意味著我們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決心更強、信心更足、耐心更久,這都需要依靠相關的理論建設予以指導,加快抓住做臺灣同胞工作的先手,預先佈局,鋪好基礎。(本文作者係海峽兩岸關係研究會特約研究員)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