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推廣公眾號別走形式主義 應以內容為王

2018年01月15日 15:23:00來源:台灣網

  微信公眾號、APP等現代資訊傳播工具原本是為了方便人們的生活而存在,可在某些地方不但沒有達到提升便捷的目的,反而嚴重打擾到人們的生活,基層幹部不堪其擾,群眾也很有意見。(2018年1月9日人民網報道)

  隨著新媒體的強勢發展,各地方政府也積極的推出官方公眾號、APP。研發推廣公眾號、APP的初衷是為了讓群眾能線上上辦理某些業務、及時快速地獲悉資訊,希望通過數字化、智慧化的現代管理手段提升辦事效率,減少線下辦公壓力,同時讓群眾能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到最新政策。出發點是好的,可到了具體推廣這一步就有些變味了。為了追求更多的關注量,有的部門層層下達任務,強行要求關注下載,具體到一個部門一天要吸引幾十上百位新粉絲。往往這樣的推廣行為會引發群眾的反感,一關注下載就需要填寫個人資訊,姓名、電話、手機號乃至身份證號都要填寫,原本網路數據的覆蓋就讓人對個人資訊安全充滿擔憂,這樣動不動就把個人資訊上傳網路的方式著實讓人反感。這種硬推廣既沒有減少基層幹部的辦公壓力,也沒有讓群眾感受到所謂的便捷,結果變成了一味追求表面功夫的形式主義。

  當下對創建公眾號、APP充滿熱情的主體眾多,有地方的、某單位的、某部門的、針對某活動的,五花八門、品質各異。每個公眾號、APP都希望更多人關注,首批關注者就鎖定了基層幹部,這就導致很多基層幹部的手機裏有各種公眾號、APP,每天打開手機就要面對各種消息。某些公眾號、APP的所屬單位其實是同一個系統,發送的文章內容有很多重復,更是讓看的人覺得乏味。基層幹部因為有任務,關注下載後不得刪除卸載,可群眾一旦覺得公眾號、APP不能提供自己想要的資訊就會毫不猶豫的刪除卸載。所以想要得到群眾的認可,讓群眾積極主動的關注新媒體,其根本是要踏踏實實的做好內容而非形式。過多的公眾號、APP真的沒必要,有重疊的就應該整合,有重復的就應該刪除,把零散的資訊規整到統一的渠道對外發佈,線上辦公也應集中到統一的窗口,不以所屬部門將新媒體分門別類,而應以資訊類型進行劃分,例如代表政府發佈政策為一個渠道,惠民活動的資訊發佈和報名為一個渠道,這樣既能讓群眾接收到權威的資訊,又能清晰的了解到各公眾號、APP具體是做什麼的,群眾會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是否關注下載,基層幹部在推廣的時候也更有針對性。

  公眾號、APP的研發推廣應該以群眾的需求為嚮導,不是為做面子工程、追求形象政績提供便利,工作的重心要沉下來、接地氣,把每一篇文章推送寫好,把每一次活動搞好,把每一則資訊嚴格把關,切忌急功近利。群眾滿意就是最好的政績,口碑相傳就是最好的推廣。(台灣網網友:未遮山)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