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頓養生節目易,整治養生亂象難

時間:2014-10-15 14:52   來源:台灣網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9月29日下達特急通知,要求加強各電視臺養生類節目的審查工作,嚴禁以養生類節目的形式發佈廣告。該通知將於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知指出,“養生節目只能由電視臺策劃製作,不得由社會公司製作。凡在專家資源、節目資金、製作能力等方面不具備條件的電視臺,不得盲目跟風製作養生類節目,鼓勵上星綜合頻道製作的優質養生類節目在地面頻道播出。(10月14日《北京青年報》)

  不得不承認,一些養生類的節目的確惹人厭惡,他們請來的所謂的“大師”,把“中醫養生”説得神乎其神、吹得天花亂墜,最終一條利益鏈上的人賺得盆滿缽滿,有的賺了眼球、有的贏了知名度、有的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只有患者,成為這一群人“魚肉”的對象。

  如“京城最貴中醫”張悟本,稱自己的食療方法治愈了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甚至紅斑狼瘡等疑難雜症,所著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上市4個月狂銷100萬冊,作客湖南衛視《百科全説》後更是聲名大噪,但最終,其倒下了神壇,其學歷、食療理念均遭到專家的質疑與否定。

  而類似張悟本一般的養生大師,的確是不乏其人,如李一、馬悅淩等,他們四處傳播自己的養生理念,引無數人受騙。在這樣的境況下,養生行業的確需要整頓,不整頓還會有更多的“大師”前赴後繼,也會讓更多的患者成為“魚肉”,更會讓中醫的公信力繼續淪喪。

  中醫作為傳統文化,儘管存在爭議,但以這樣的方式淪喪公信力,顯然是得不償失的。更何況,1982年頒布的《憲法》第21條,還特別註明“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現代醫藥和我國傳統醫藥”,由此可見中醫與西醫其實有著同等的地位,誰能治好病才是最關鍵的。

  自然,當養生行業存在亂象,總局及時出來整頓,是恰到好處的,反觀其舉措,也很有針對性。如“嚴禁以養生節目形式發佈廣告,以及變相發佈廣告行為”,便是為了減少患者上當受騙的機會;如演員和各類社會名人不得擔任養生類節目主持,也是為了避免“名人效應”;如養生節目必須報省級廣電行政部門進行播前備案,更是為了養生節目的專業性與安全性……可以説,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更好地規範養生節目,這樣的努力,是公眾喜聞樂見的。

  只是,整頓了養生類節目,自此之後因養生被騙的人就會減少麼?很難!畢竟,在一個資訊相當發達、交流日益多元化的社會。養生大師們上不了電視,還可以上微信、上百度、上酒店、上餐館等等,任何一條路徑,都可能成為大師們宣講的地盤。而電視養生,不過是最為直接,看起來最高大上的一種方式罷了。如此分析可知,整頓養生節目易,但整治養生行業亂象卻很難。

  因而,整頓養生節目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罷了,其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制度本位上,一方面,要致力於整頓養生行業的亂象,另一方面,則要著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

  眾所週知,養生行業之所以亂象,還在於標準缺失、監管處於真空地帶,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吳建平曾建議,“要加快養生行業標準和考核指標的制定,對養生機構的審批、人員的準入和産品、服務的內容進行規範,加強培訓機構的管理”。此外,大師之所以風靡,也源於其服務態度好、藥方平民化,這在“看病難看病貴”的現實語境下是很有市場的,而這,也理應成為醫改的終極目標——讓“看病難看病貴”的現狀有所改善,減少患者們迷信大師的可能性。

  據悉,到2009年,我國可統計的養生保健食品銷售額就已經超過1000億元,作為朝陽行業,養生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如今的銷售額肯定是有增無減的,而如何讓其在良性軌道上運作無疑是值得思考的。自然,總局的許可權,也止于“整頓電視節目”,真要改善養生亂象,還需總局聯手工商、食藥監管等部門,一起來整頓養生亂象、加強科普宣傳、推進醫改深入等等。唯有如此,養生行業的亂象,才可能真正改善。(台灣網網友:龍敏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