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2月4日載文稱,美國在對使用網路武器進行秘密法理評估後得出結論,如果美國對遭遇來自國外一次重大網路攻擊取得可靠證據後,美國總統有權下令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在美國媒體鋪天蓋地般渲染來自中國的網路威脅後,上述後續動作明顯劍指中國。
據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首席反恐顧問、中央情報局局長候選人布倫南在制定網路攻擊政策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在未來幾週,美國將首次通過軍方防禦或報復重大網路攻擊的規則。新規則還將對美國情報部門搜索異地電腦系統以尋找攻擊美國跡象的相關工作做出規定。如果得到美國總統批准,即便兩國尚未宣戰,美國情報部門也可以通過植入毀滅性代碼攻擊敵方。但在美國公司或個人遭遇普通網路攻擊時,五角大樓不會參與防衛。在美國本土,這一責任由國土安全部承擔,對網路攻擊或網路盜竊行為的調查則由美國聯邦調查局進行,但如果美國國內遭到了大規模網路襲擊,美國軍方將會介入。
五角大樓已經擁有一個網路戰司令部。在美國軍費削減的情形下,網路戰也是軍費預算中少數幾個預計將會出現增長的項目之一。經過多年發展,美國的反恐政策對新的網路政策起到了指導作用,尤其是在界定軍方和情報機構在部署網路攻擊的權力方面。
人們對美國使用“先發制人的打擊”這類字眼並不陌生。2002年小布希政府首次針對“恐怖襲擊”提出了“先發制人”戰略。此後,“先發制人”頻頻在政府報告和媒體中“露面”。此次,美方在網路安全方面再次搬出“先發制人打擊”戰略,便很耐人尋味。美國高官稱,在網路戰中,總統以下級別人員做決定的情況非常非常少。這就意味著,即使發現美國的基礎設施受到了網路攻擊,也需要奧巴馬做出“報復”決定。
近一段時間以來,美國《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社交媒體推特網等相繼大篇幅報道遭到來自中國的網路駭客攻擊。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浪高似一浪對中國肆意抹黑的報道中,美國媒體與政府間配合緊密,恰似一場雙簧戲。
《紐約時報》所報最新進展無疑劍指中國。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法爾肯羅斯道説:“儘管所有這些描述採用的都是中性語言,比如我們該如何應對網路攻擊,但其根本問題是‘我們要如何應對中國’,在這個問題上,兩國向彼此發出了大量信號。”
在這一陣針對中國的喧囂中,美國媒體罕見地主動配合,與政府一唱一和。據悉,美國官方對關於網路安全的秘密政策評估已進行相當時日。在新政策即將出臺之際,美國媒體集體抹黑中國令人感到意在鋪墊。一些美國媒體自曝為了配合政府調查,甚至連媒體內的網路伺服器都交給政府進行分析。此間有分析認為,美國媒體以往很少配合政府並向其提供資料,這次罕見地配合相關部門進行調查,顯示出美國媒體與政府在針對中國網路襲擊上的聯手策略。
據透露,奧巴馬政府正在準備一項新的國家安全情報評估報告,詳細説明美國受到的尤其是來自中國的網路威脅。報告將把網路威脅定性為“經濟與安全問題”。該報告將凸顯奧巴馬政府對網路威脅的關注,同時將制定更強硬的措施以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
美國在網路戰爭方面的一系列新動作,表明其在無端指責中國、渲染中國網路威脅的背後,正在全力以赴佔領未來網路戰爭制高點。
事實上,恰恰是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已經開打一場秘密網路戰爭。此間媒體廣泛報道説,奧巴馬總統此前便曾下令對伊朗的鈾濃縮設施發動代號為“奧運會”的網路攻擊。
對於美方對中國的無端指控,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和國防部均已進行了駁斥。中國國防部表示,中國法律嚴禁駭客以及其他破壞網路安全的行為,中國軍方沒有支援任何一項網路攻擊行為。網路攻擊具有跨國性和匿名性,沒有確切的證據而指責中國軍方發動網路攻擊,既不專業也毫無根據。
>> 點 評
張明(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資訊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美國制定先發制人的網路規則,意在為未來可能的國家網路攻擊尋找法理依據。事實上,駭客溯源非常困難。即使電腦ID是中國的,但該電腦也可能被其他國家駭客操控。駭客行為在中國國內同樣違法,存在司法渠道。如果他國有確切證據證明駭客來自中國,可以把證據提供給中方相關單位,走正常的司法程式。駭客行為構成公害,各國在打擊駭客問題上有共同利益,需要建立互信,加強國際合作,片面的責難沒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