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苦逼”、上海最“傲嬌”、深圳最山寨、杭州最夢遊、南京最鈍感、東莞最曖昧……近日,媒體發佈的城市異化排行榜在網上被瘋傳,成為各城市網民熱議的焦點。(7月31日《羊城晚報》)
初次看到這份城市異化排行榜,以為是城市與城市之間特點的橫向比較。仔細一看,才發現並非如此,所謂有的城市異化是針對某一城市以時間為主線的縱向對比。據了解,該媒體從1998年開始每一年都要進行一次“城市魅力”大調查,然而,做來做去,他們發現我們身邊的城市越來越沒有以往的特點。每一座被列入排行榜的城市,都在發展中迷失了自己,從前的特點也一概全無,只剩下了能夠被人吐槽的“城市病”。
城市異化排行榜,首先是對以往城市特點的懷念。在這份榜單中,我們看到了北京的“最大氣”,看到了上海的“最奢華”,看到了廣州的“最説不清”,看到了深圳的“最有慾望”,看到了杭州的“最女性化”,看到了武漢的“最市民化”,看到了成都的“最悠閒”,看到了重慶的“最火爆”,看到了西安的“最古樸”,看到了珠海的“最浪漫”,看到了拉薩的“最神秘”……可以想像,曾幾何時,我們會衝著某一座城市獨特的魅力而去選擇“城市遊”。
15年過去了,再重新審視我國各大城市,我們卻發現,城市已經沒有往日的特點——每一座城市,都在異化發展。千篇一律的城市建築,加之高昂的旅遊和生活成本,已經讓城市變得越來越沒有了生機。以北上廣為例,北京從“最大氣”變成了“最苦逼”,在六環房價過2萬的語境裏,這都不需要再解釋了。而上海從“最奢華”變成了“最傲嬌”,而廣州則變得“最不像廣州”了。
當所有的城市,無論大小,都在努力建設所謂的“國際大都市”“亞洲金融中心”“國際航運樞紐”“國際會展城市”“國際企業總部中心”,當越來越多的城市依照著“攤大餅”式的發展路線進行無節制的擴張,當連三線城市都要建地鐵、要建摩天高樓,我們賴以生存的城市,卻已經越來越失去了它的“傳統風味”。
城市像人,如果沒有了情調和個性,則就會成為沒有任何吸引力的蕓蕓眾生。當下而言,發展城市旅遊是許多城市政府的發展路徑,然而,城市旅遊的發展離不開城市“古色古香”特點的保護和傳承,一味的建設鋼筋混凝土森林,只會讓城市趨同化。表現在時間這個縱軸上,就是公眾無法接受的異化之路。
城市異化排行榜表達了“城市的迷惘”。這種迷惘,首先是人的迷惘;這種迷惘,也會讓我們失去所謂的精神家園。對市民們而言,安定的神態會難以保持,煩躁之情會充斥在生活的各個角落。有數據為證,去年5月份,北京大學公佈全國28個大中城市“煩惱指數”,其中28個主要城市白領平均“平衡煩惱指數”為48.22,即普遍“比較煩”。表現在藝術作品上就是,《人在囧途》電影票房大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