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鄉村教師收入高於城鎮”早實現

時間:2014-11-10 14:46   來源:廣州日報

  今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給安徽省金寨縣希望小學師生回信中指出“消除貧困或難短時兌現,創造公平必須刻不容緩”。長期以來,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工作任務繁重,條件艱苦,交通、通訊等生活成本較高,生活壓力較大,難以穩定和吸引優秀人才在這些地區任教。

  5月下旬,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發佈的《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工作和生活狀況調查研究報告》,用“邊緣化的打工者”來描述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群體的生存、精神狀態,應該比較中肯。中西部地區鄉村教師被“邊緣化”,部分基於地緣屬性,部分基於身份屬性,尤其是後者,哪怕在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教師、民辦學校教師也不免被“邊緣化”。“打工者”成為這一群體的社會認知或自我認同,昭示鄉村教師與城市教師的巨大落差。

  鄉村教師與農村教育兩位一體,農村教育要均衡發展,校舍是基礎,教師是靈魂。沒有好教師,就不會有好教育。總量不足、結構老化、素質偏低,缺少優質鄉村教師,農村教育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在鄉村教師面臨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困境中,收入始終是第一位原因。總量偏低是短缺問題,城鄉不均是公平問題,兩種問題製造了雙重焦慮。假如,鄉村辦學標準優於城市學校,鄉村教師收入高於城鎮教師,過往許多靠行政力量、政策之手難以解決的問題便可得到緩解。如此,鄉村教師就不必老想著往城裏跑,城鎮教師也不會視下鄉任教為畏途。甚至於,當農村教育呈現洼地效應,教師出現逆向流動也有可能。縱觀全球,鄉村教師收入比城市教師高並非天方夜譚,在一些國家確實如此。

  教育部、財政部于2013年9月13日印發“在連片特困地區工作的鄉村教師給予生活補助的通知”後,教育部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補助政策逐步實施,農村教師特別是連片特困地區農村教師收入水準將高於城鎮教師。規劃藍圖很誘人,想不淪為“畫餅”卻很不容易。按制度設計,補助採取“地方自主實施,中央綜合獎補”原則——地方是責任主體,具體實施時間、補助範圍和對象、補助標準和資金來源等,均由各地結合實際情況確定。擔子一旦推到地方財政肩上,就無法繞過投入意願、財力不均以及與其他行業收入平衡等問題。

  假設其他影響因素不變,僅以地方財力論,財政運作良好的地方可以不打政策折扣給鄉村教師提薪,財政狀況惡劣的地方要麼不發,要麼欠著,新賬變舊賬,舊賬變呆賬,結果又“空調”。可見,大幅度提高鄉村教師待遇,甚至還想比城鎮教師高,僅有政策供給是遠遠不夠的。正視地方現實,降低自籌部分,加大更高層次的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政策願景才有可能化為現實。作為地方也要有所作為,畢竟鄉村教師需要的不僅是金錢,還包括許多非物質待遇,職稱、進修、社保等等。譬如廣州市就拿出入戶指標專門供給民辦學校教師,公共政策傾斜體現管理者對這一群體的關注。

  農村教育形勢嚴峻,鄉村教師待遇是個抓手。鄉村教師待遇問題應該有一個解決方案和時間表,不能一拖再拖,拖到若干年後再反思。(練洪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