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媒體行走鄭州都市圈 共話出彩中原

2024-04-25 10:2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兩岸媒體記者聆聽中原醫學科學城規劃介紹(河南省臺辦供圖)

  台灣網4月25日訊 近日,由河南省臺辦組織開展的“行走都市圈聚焦出彩中原”2024兩岸媒體聯合採訪活動成功舉辦。在一週時間裏,來自臺灣聯合報、臺新傳媒、民眾日報、臺灣導報、新華社、人民日報等24家兩岸媒體的30余名記者以宣傳鄭州都市圈的規劃建設和發展成果為主線,聚焦“兩個確保”“十大戰略”,圍繞科技創新、特色産業、融合發展、歷史文化等方面,對鄭州、開封、新鄉、許昌等地進行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報道,持續講好河南故事和豫臺融合發展故事。

  三足鼎立,蓄勢未來,建設中原科技創新“新高地”

  河南構建形成以中原科技城、中原醫學科學城、中原農谷為支柱平臺的“三足鼎立”科技創新大格局,不斷推動新質生産力加速發展。

  在中原科技城投資促進中心,兩岸媒體人深入了解創新平臺的規劃建設、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等各項産業佈局,親身感受著創新主導下的新質生産力如何在中原大地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佈局建設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等內容,其城市發展速度令兩岸記者驚嘆。

  在中原醫學科學城,兩岸媒體人看到一座“院城産”融合發展的醫學科學創新高峰正在鄭州航空港區迅速崛起,成為河南省乃至全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嶄新名片。

  中原農谷翠綠的農田如詩如畫,瞬間拂去了記者旅途的疲憊。臺灣自媒體人王裕慶感慨道,“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加持下,中原農谷對傳統農業生産方式進行了全面革新與升級,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這裡,我看到了河南的科技自信、企業自信和文化自信。”

  聯通內外,輻射東西,構建內陸物流樞紐“新通道”

  在鄭州國際陸港,兩岸記者們了解到鄭州國際陸港的規劃與建設于2022年正式全面啟動。未來,鄭州國際陸港將被打造成一個“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的內陸國際大港,不僅具備保障中歐班列“萬列千萬噸級”的開行能力,還將與高鐵鄭州航空港站、交通部國家公路資訊中心形成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國家級公路港的“四港聯動”一體發展態勢。

  而在中歐班列集結調度指揮中心,大家乘坐著精緻的中歐班列模擬列車,隨著螢幕上鮮活生動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風光而升降起伏,仿佛穿越時空,親身感受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獨特風情。體驗結束後,臺灣媒體人讚不絕口:“這真是一次令人難以忘懷的旅行,仿佛跟著班列走遍了世界各地!”

  “以前來河南主要是為了了解關於中華民族起源的歷史文化,現在我們在這裡,感受到了欣欣向榮的經濟社會面貌和聯通世界的便利。”臺灣電報總社長江文賓激動地説,“河南尤其是鄭州充分利用了航空、高鐵、海鐵聯運等方式暢通世界,發揮了樞紐優勢,讓中原都市圈持續出新出彩。”

  鄉村振興,産業興旺,繪就鄉村經濟發展“新藍圖”

  口感清新怡人、微甜而不膩,蘭考縣何寨村的何寨梨膏吸引了眾多兩岸記者的目光。在品嘗過這款梨膏水後,記者們紛紛讚不絕口:“喝下去感覺口感極佳,清爽宜人,十分解渴。而且它的原料非常健康,很符合現代人對健康生活的追求。”該村採用了創新“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成功打造了一個佔地1500余畝的酥梨種植基地。依託這一優勢産業,村裏研發出了梨膏、梨酒、梨花蜜、梨花糕等一系列梨加工産品,深受市場青睞。此外,何寨村還舉辦了梨花文化節、農民豐收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休閒,成功打造了一個備受歡迎的城郊週末休閒遊目的地。

  不只是何寨村,在蘭考縣堌陽鎮,兩岸記者被這裡不斷傳出的悠揚樂聲所吸引。昔日用以防風固沙的泡桐樹,隨著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成為製作民族樂器的上乘之選。如今,以泡桐為原料的民族樂器加工産業,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産業之一。目前,蘭考縣擁有各類民族樂器及配套企業21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9家。這些企業年産銷各種民族樂器高達70萬台把,音板及配件600萬套,年産值達30億元。從業人員已逾1.8萬餘人,産品産量佔全國市場份額的33%,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立足優勢,找準路子,打造縣域特色經濟“新名片”

  通許縣為打造“中國酸辣粉之都”這一金字招牌,精心規劃了佔地2730畝的酸辣粉産業園,集標準化廠房、物流倉庫、人才公寓、電商服務、研發質檢、電力、蒸汽、污水集中處理等配套設施于一體,為酸辣粉産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空間基礎。臺灣自媒體人王裕慶品嘗後讚不絕口:“這裡的産品,每種口味都非常美味,完全不遜色于我之前嘗過的米粉,非常歡迎其他臺灣同胞也來品嘗!”有些臺灣媒體人擔心吃得太飽,卻仍忍不住再品嘗一碗酸辣粉,其美味可見一斑。

  在“中國醫療耗材之都”長垣,記者們走進長垣醫學博物館,仿佛進入了一個醫學的時空隧道。數字示波器、自動甦醒器、無創血壓計、血氧監視器等醫學器械,以及《生物醫學工程術語詞典》、《核醫學技師實用手冊》等珍貴文獻,用它們沉默的語言,向每一位參觀者訴説著中國醫學的輝煌歷程。

  衛華集團董事長李國強在接受採訪時説,衛華的卓越成就得益於三個50%的支撐:擁有全行業50%以上人才的研發技術團隊,其中包括三位在站的院士和19批博士後工作站;擁有1400多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超過150項,佔整個行業的50%以上;歷年來參與制定的國際國內和行業標準佔整個行業的50%以上。他進一步透露,公司每年將收入的4~6%投入到研發領域,這一堅持已持續數十年,使衛華在整個行業內贏得了首屈一指的科研成就。

  “這次參觀讓我更加認同祖國的發展和強盛。”臺灣自媒體人王裕慶對衛華集團的成就表示高度讚揚。他表示,看到河南在産業發展上的認真態度和區塊化的創新佈局,讓他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了期待。他相信,隨著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人也將有機會參與到這一偉大進程中來。

  尋根中原,拜祖軒轅,領略中原歷史文化“新氣象”

  新鄭是軒轅黃帝出生、建都、立業之地,今年的採訪活動恰逢三月三拜祖大典活動,兩岸記者同海內外5000名炎黃子孫共拜軒轅黃帝,祈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和順致祥。

  盛世禮炮、敬獻花籃、凈手上香、共拜始祖……大典現場莊嚴肅穆,九項儀程依次進行。在共拜始祖時,臺灣新黨新媒體部主任助理賴素禎放下了手中的拍攝設備,神情莊重地彎腰三鞠躬。她激動地説:“這趟旅程讓我知道自己根在哪,充滿了歸屬感。兩岸同胞是同根同祖同源的一家人。我要用鏡頭記錄所見的各種場景,通過社交媒體立體式展現河南的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貌,讓更多臺灣年輕人了解大陸、了解河南。”

  大典結束後,臺灣媒體人紛紛表示,“參加拜祖,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我們的根和祖在這裡。”“從入場到拜祖,整個過程儀式感拉滿,讓人沉浸式感受到中華文化煥發的獨特魅力。”

  兩岸記者們還來到河南禹州,探尋鈞瓷的前世今生;漫步神垕古鎮老街,感受歷史的厚重;走進河南華夏藥材有限公司,感受其“道地藥材,華夏藥材”的品牌戰略……

  整個採訪活動結束之時,臺灣國際新聞視角報社社長陳習珍感嘆道:“回到河南,就像回到了家,心情非常舒暢。通過此次活動,大家了解到一個更加真實立體全面的河南,開闊了眼界,啟迪了思維,也更加堅定了兩岸融合發展的信心。”(台灣網、河南省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