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之巔已成夢 鄭棉弱勢未到頭

2013-01-21 10:13     來源:中國證券報     編輯:范樂

  對於棉市而言,剛剛過去的2012年無疑是艱難的一年。

  首先,全球棉花消費萎縮。2009/10年度世界棉花消費量為2583.3萬噸,而2012/13年度降至2309.2萬噸,降幅高達11%。中國棉花消費量降幅更大,2009/10年度為1088.6萬噸,2012/13年度僅有772.9萬噸,降幅29%。本質上來説,這並不是因為中國紡織行業全面縮水,或者説並不是因為人們對紡織品服裝的需求銳減,只是化纖對棉花的替代作用明顯加強。中國是滌綸生産大國,且産能在不斷擴大,1995年中國滌綸産能僅有110萬噸,2012年已增加至超過1200萬噸,保守估計這一數據在2013年將達到1400萬噸。和棉花相比(種植面積受種植收益影響,變化明顯),滌綸是PTA的下游,産能和産量往往有增無減(能源化工行業擴張速度快,而機器設備的運轉又具有連續性)。這種産能和産量的擴張反映在價格上就是,滌綸相對棉花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2010年至今滌綸短纖價格處在明顯的下降通道中,目前價格僅約11000元/噸,而近兩年國內棉花現貨價在收儲政策下始終保持高價位(2011年和2012年的收儲價分別為19800元/噸和20400元/噸)。因此中國紡織行業的配棉比由過去的近60%降至44%。

  其次,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份額逐漸降低,而越南、印度、孟加拉國份額在逐漸加大。2012年全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累計為2550億美元,較2011年增加2.83%,但增速較2011年下降17.2%。此外,由於不受進口配額限制,中國進口棉紗數量有所增加,且大部分來源於印度、越南、孟加拉等國,這也刺激了當地棉花消費,致使中國棉花消費量下降。而且綜合各項物資和人工成本,中國紡織企業成本高於東南亞等國,使得出口競爭力有所下降。

  展望2013年,棉花價格很難超過20000元/噸,2010年和2011年30000元/噸以上的價格已成天方夜譚。可以説,未來國際市場走向由中國決定,尤其受中國國儲政策決定,也正因此,預期2013年的棉市還將繼續低迷格局。

  第一,全球棉花庫存屢創新高,其中絕大部分庫存集中在中國政府。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儲庫存不是一般意義上能夠自由流動的庫存,但是庫存不等於消費,因此拋儲是一定的。但是,預計國家此次拋儲數量約為200-300萬噸左右,數量上不會有太大驚喜,因為拋儲價格仍然太貴。1月14日拋儲以來國家向市場投放的儲備棉多為2005年和2008年的陳棉,尚且不考慮倉儲成本、資金成本、品質變異等會使國儲棉花價值以每年20%的速度下降,19000元/噸競拍底價的拋儲棉仍然是質不優、價不廉。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2012年12月進口棉花數量為53.2萬噸,中國棉花資訊網12月紡企調查也顯示進口棉比重較11月增加1.54%至46.22%。這麼大的進口量不可能是因為紡織企業都把配額留到年底使用,而是因為當前按40%關稅進口仍然有利可圖。這點從美棉出口數據也可以看出,美棉出口良好,且中國總是其最大買家。

  第二,關於2013年中國收儲政策,目前市場上有多種猜測。大多數人認為收儲政策仍將繼續,但具體細節可能出現變化,如只收新疆棉、限定收儲量、降低收儲價格、或者國家暫時不明確具體細則(如大豆收購都是在收穫以後公佈收儲價,棉花卻是事先告知收儲價,以鼓勵棉農種植棉花)。中國既是棉花生産大國,又是棉花消費大國,收儲政策如果一味保護棉農,那紡織企業將繼續艱難度日。另外,現在國儲庫存數量已經大於中國一年的消費量,如果棉花收儲價繼續刺激中國棉花生産,那過剩的庫存將難以消化。

  第三,如果不考慮中國800多萬噸的國儲庫存,全球棉花庫存消費比會明顯降低。也就是説,全球棉花供給過剩(是考慮中國庫存後的結論)導致棉花種植面積減少,根據一項調查顯示美國2013年棉花種植面積為1010萬英畝,較上年減少18%,且為20年來最小種植面積。但在國儲庫存並未進入自由流通領域時,棉花種植面積減少將會導致全球棉花供給偏緊,那麼中國有沒有可能將國儲棉轉用來出口呢?目前這還是一個疑問,值得我們後續加以關注。

延伸閱讀

訂閱新聞】 

更多專家專欄

更多金融動態

更多金融詞典

    更多投資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