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希臘在近期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並不大,但作為債務負擔最沉重、結構性問題最嚴重的國家,希臘的債務問題將在相當長的時間記憶體在,並會在一定時期內不斷發酵。
債務危機的根源是歐元區國家間勞動生産率的巨大差異,這種差異使得希臘長期維持經常項目的逆差,而它又必須依靠資本項目的順差來實現平衡,即不斷有資金流入,絕大部分成為政府與私人部門的債務。這就是希臘背上沉重的主權債務負擔的主要原因。
為了解決經常項目的不平衡,目前歐元區給希臘等債務危機國家開出的藥方是改革和提高勞動生産率。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但目前的困難是,這種改善的速度是否足夠快?對於歐元區大多數國家來説,如果每年能將勞動生産率提高0.5%就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對於一個多年來競爭力下降累計已經達到30%或40%的國家來説,如果單憑提高競爭力解決問題,恐怕需要更長的時間?
歐盟智庫歐洲政策中心(EPC)主任漢斯 馬滕斯(Hans Martens)表示:“對於希臘來説,降低工資與福利、減少赤字與債務還只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改善經濟結構並增強産業競爭力。希臘國內的産業十分落後,只有航運業、旅遊與橄欖油幾個品種。如何使國內落後的産業走向現代化,這是難度更大的挑戰。”
解決希臘債務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歐盟財政一體化、經濟一體化與政治一體化的改革進程。馬滕斯表示:由於歐盟的體制結構決定了歐盟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無法履行中央政府財政轉移支付的功能,這使得希臘問題解決的難度要大得多。
歐盟智庫歐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首席執行官卡瑞爾 拉努(K arel Lannoo)表示:“一旦希臘退出,受到最大影響的倒不一定是金融領域,而是歐盟一體化的進程,這種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他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能讓希臘退出。”
雖然歐盟已經制定了擴充結構基金規模的政策,但這種擴充的速度恐怕難以適應各方的需求。
另一個有效的辦法是發行歐元債券,但必須是以實現財政一體化為前提的。馬滕斯表示:“在沒有經濟聯盟和共同財政政策的情況下發行歐元債券,其實就是給‘南部國家’一張信用卡,它會使歐盟先前的努力前功盡棄。現在歐盟要做的是儘快加快結構調整,當然這要花相當長的時間。”
馬滕斯表示:“雖然歐盟成員國已經簽署了‘財政契約’來規範成員國的財政政策,但問題在於這個契約沒有強制力。歐盟很可能需要建立一個‘經濟政府’來統一制訂經濟政策與財政政策。”
希臘危機的再度爆發意味著歐盟改革的進程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危機,就必須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推進財政一體化與經濟一體化,而這些進程也和政治一體化密切相關。而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則很可能意味著歐盟一體化進程出現重大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