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外交先行
“迎接為國犧牲的英靈歸葬是國家和民眾都應該做的事情,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限制,目前來看,由民間外交形式來做會更靈活些。”
戈叔亞認為,在搜尋遺骨工作上,政府適當介入,由政府和民間合力來做,事情會更規劃有序。
資料介紹,日本于1973年發起成立“全緬甸戰友團體聯絡協議會”,推動日本政府厚生省于1974年制定了“海外戰歿者遺骨收集計劃”,1975年首次向緬甸派出“收骨團”,1976年再次派出,兩次共蒐集遺骨23306具。至今,日本依然沒有放棄緬印戰場陣亡將士遺骸尋找。
了解到,中國政府也在不遺餘力地推動境外烈士墓園和紀念設施的保護工作。
2011年中國政府啟動了境外烈士墓園和紀念設施國家保護工程,建立了由民政部、外交部等十多個部門參加的協調小組,統籌部署境外烈士紀念設施調查、修繕和管理保護工作。
2011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成都軍區西南軍事文學主編裘山山提出了收斂在緬甸陣亡將士遺骨回國安葬的建議,得到民政部答覆。
2013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劉曉提交提案——建議保護境外中國遠征軍烈士墓地,儘快推動進行緬甸境內中國遠征軍墓葬的全面考察、恢復重建和保護工作。2013年7月12日,中宣部在回復劉曉的文件中指出“對於入緬抗日遠征軍陣亡將士的紀念設施的修繕保護工作,也納入境外烈士紀念設施的集體保護規劃。”
孫春龍認為,迎接為國犧牲的英靈歸葬是國家和民眾都應該做的事情,由於歷史和現實條件限制,目前來看,由民間外交形式來做會更靈活些。
骨骼同泥土化為一體
“受環境影響,有的骨骼已經同泥土化為一體,一碰就碎,在收斂骨骼後,我們也把一部分泥土一同裝進密封袋,儘量保證遺骸完整。”
吳緣目前做著再赴緬甸挖掘伯父遺骸的準備。
孫春龍則計劃在第一階段挖遺骸工作結束後,在國內舉行一個盛大的歸葬儀式。
深圳龍越基金會的劉雅馨全程參與了在緬甸的挖掘工作,她告訴,截止到5月18日,已挖出203具遺骸。“受環境影響,有的骨骼已經同泥土化為一體,一碰就碎,在收斂骨骼後,我們也把一部分泥土一同裝進密封袋,儘量保證遺骸完整。”
在她的工作記錄中,除了遺骸,還有陸續挖出的一隻保存完好的軍靴,一個英式頭盔、一支美國産16K派克鋼筆、一個相框、一個戒指……
站在挖掘現場,劉雅馨總會想起遠征軍老兵、詩人穆旦《祭歌》中的詩句:
在陰暗的樹下,在急流的水邊,
逝去的六月和七月,在無人的山間,
你們的身體還掙扎著想要回返,
而無名的野花已在頭上開滿。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