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歐洲觀察家網:金融危機下,中國提升全球影響力

時間:2009-03-05 15:27   來源:環球時報

  比利時《歐洲觀察家》網站3月3日文章,原題:金融危機下,中國提升全球影響力

  在經濟低迷時期,發展中國家大量購入德國寶馬令人不可思議,但中國確實已和德國簽下價值1400萬美元的訂單,也和西班牙、英國簽訂鉅額協議。

  作為中國的善意表示,這當然非常重要。首先,中國運用雄厚的外匯儲備赴歐採購之舉將避免歐洲的貿易保護情緒。而歐洲的市場行情趨弱同樣為中國獲得核心技術和高端産品創造了機會。北京當局已經通過多種方式化危機為良機,拉動經濟長期增長。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沒有屈服。北京當局在拉動內需的同時,又抓住當前全球大環境的不確定性,致力擴大本國經濟的海外影響力。今年會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如果中國這種兩手抓的方式能夠成功,全球力量平衡無疑會向對中國有利的方向發展。

  “扶弱者以救強者”似乎成為北京應對當下危機的一劑良方。新一輪基建項目不僅能夠吸納下崗工人,也讓企業有了開拓中國市場被遺忘角落的機會,而農民也將得到更多糧食補貼。中國政府在增加社會投資的同時降低了增值稅,這減少了民眾儲蓄,讓他們購買更多國貨。

  當外國資本撤出中國金融領域時,中國政府注資市場,採取一系列措施助力經濟發展。通過綜合運用凱恩斯理論、共産主義思想以及資本主義理論中的有益成分,“和諧社會”的建設獲得較快發展。雖然國內經濟發展呈現守勢,但中國在海外市場卻極力追求經濟衝鋒。儘管面臨內部挑戰,但中國非常清楚,目前正是確保長期利益的時候。

  中國因此繼續選擇買入知名外資企業。2008年,中國對外貿易額上漲35%。雖然在過去幾個月,中國的投資熱情暫時冷了下來,但投資者主要是在等待採購良機。同時,中國正在增加對自然資源的採購力度。當西方企業缺乏能力投資新的礦産項目時,他們的中國競爭者開始利用資金購買戰略儲備。這不僅能夠確保中國的資源供應,也會對未來市場價格産生影響。

  通過救助掙扎中的發展中國家,北京當局日漸提高了自身的歷史影響力。中國領導人最近訪問非洲時説,中國將為馬利、塞內加爾等國提供大量經濟援助。考慮到這是作為展現親善友好和增強外交影響力的方式,那麼中國的這種幫助當然非常重要。

  毫無疑問,中國將會提升自己作為“友好巨人”的形象。如果北京當局不再購買美國國債,那麼華盛頓的大規模救助方案將難以想像。在這一方面,中國正在教蓋特納和希拉裏等批評中國的人該如何“守口”。在布魯塞爾,在這個時候,甚至沒有人想起在互惠和更加公平的貿易政策方面給中國上課。這不僅是因為我們在某種程度上都已變成重商主義者。美國和歐盟的姿態表明,中國不斷壯大的經濟實力正在變成一顆難以擊碎的堅果。

  與多數歐洲國家的保守政策不同,中國不是竭力維持現狀,而是正在利用當下危機做得更多更好。這是對北京的巨大考驗。目前尚不確定中國是否能夠平穩地實現目標。但如果中國成功,那麼猶豫不決的歐洲將會重新覺醒,但那時世界經濟秩序已經發生轉變,這也是中國成功、歐洲失敗的後果。(作者是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院主任霍爾斯拉格,林森譯)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臺灣新聞 兩岸新聞

編輯:王曉燕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