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走近山區寄宿生:不吃早餐冬天穿涼鞋被視為“習慣”

2015年03月30日 09:23:00 來源:半月談 字號:       轉發 列印

  3月2日,週一,廣西中小學迎來2015年春季學期開學日。與城市學校整齊劃一的註冊報到不同,山區農村小學的開學是在學生們陸續進校中完成的,一般需要兩三天時間。涼鞋、五毛錢一袋的零食、兩人擠睡的床舖……第一眼看過去,這幾乎是偏遠山區寄宿生的“標配”。寄宿讓他們離校園近了,卻離家庭遠了,難以消除的貧困讓娃娃們早早脫離母親的懷抱,扛著城市孩子難以想像的壓力艱難成長。

走近山區寄宿生:不吃早餐冬天穿涼鞋被視為“習慣”

  2012年9月3日,在弄勇村弄頂屯,一名小學生背著棉被上學,開始新學期的生活。2015年1月起,弄勇小學統一配置了席子、棉被等臥具,孩子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負重”開學。記者 黃孝邦 攝

  “生”在深山

  3月3日上午,記者從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城驅車近三個小時,來到該縣最偏遠的鄉鎮——板升鄉。一路所見之景,與記者四年前第一次來時並無二致。從鄉里“街上”再走三四十分鐘,就來到弄勇村的弄勇小學。

  雖然城市學校已開學一天半,但弄勇小學的孩子們仍在籃球場上“瘋跑著玩兒”,男教師韋華坐在場邊的小凳子上抽煙、發呆,他説“新書沒到開不了課”。校長劉興毅告訴記者,學校有1到6年級學生255名,其中90%以上是瑤族,老師僅有7名。

  學校的營養餐要到3日晚上才開,不少2日就到校的孩子只能靠校園小賣鋪裏的零食填肚子。65歲的店主夏金榮抱著熟睡的孫子坐在門口,腳下放了個筐。學生們來來往往進出小賣鋪,一般都是自己從編織袋裏扒拉出一小袋零食後,再隨手丟五毛錢、一塊錢到筐裏。

  三年級男孩藍成府拿了一袋叫“一根蔥”的零食,沒出店門就撕開袋塞進嘴巴。記者看到,這零食也就是十幾根比筷子還細、指頭般長的膨化食品,散發出一股濃郁的鹹辣味,可孩子們都吃得津津有味。藍成府説,這就是他的午餐。

  藍成府家裏三兄弟,大哥在鄉上讀初中,二哥也在弄勇小學,讀五年級。由於父母都在外打工,他與二哥只能住校。只有等學校開了營養餐,他們才能真正吃上一頓飽飯。

  在三年級女生宿舍,記者見到了同為10歲的羅秀飛和羅小妹兩個女孩。這裡的每間宿舍放5張高低鋪,每鋪有上下兩床。床有一米二寬,孩子們普遍長得矮小,所以每張床能睡兩人,一個宿舍共睡二十人。由於同睡一張床,羅秀飛和羅小妹雖來自不同家庭,卻是彼此最親密的小姐妹。

  秀飛靦腆怕生,面對記者幾乎一個字也説不出口。小妹則能大著膽子介紹秀飛的家境:她爸爸死了,媽媽在家,上有三個姐姐和兩個哥哥,有外出打工的也有還在讀書的。

  説起自己,小妹眼都不眨地介紹:爸爸也死了,媽媽在家,還有四個姐姐兩個哥哥,同樣也是有打工的也有上學的。

  這兩個家境類似的女孩,一個兄妹6人,一個兄妹7人,她們雖同為家中幺女,卻同樣無法享受到一般家庭對幺娃的寵愛,她們早早就開始了在學校的住宿生活,一點點長大。

  圍攏在記者身邊的六七個女孩中,有三個“爸爸死了”。蒙英萍有兄妹五個,爸爸死了,媽媽在外打工。“我也不知道她在哪兒打工,很久才回來一次,好長時間沒見了。”她羞怯地説。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半月談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