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的《高考填報志願指南》內容多、對專業的敘述不太全面,如果沒有老師的系統指導,學生難以從中準確找到自己喜歡的專業。資料圖片
緊張的高考結束了,但之後仍會有許多“煩心事”,填報志願便是其中讓人撓頭的選擇題。因為高考志願填報不僅意味著大學四年學什麼,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起點、人生方向的抉擇。可是在回答這道題時,學生和家長未必有清晰的思路,缺乏專業、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孩子的興趣和潛在能力往往被忽略。
錯報誤選專業的情況並不鮮見,這其中,苦的是學生,浪費的是高校教育資源。“如果能夠有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這樣的感嘆每到畢業季總會悄然探頭。雖然高校也在嘗試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比如轉專業、雙學位、按大類招生等,但各種手段似乎都有各自的難處。
因此,如何選一個好學校報一個好專業,成為學生、家長和學校共同關注的話題。在報考志願時,你了解自己所選的專業嗎?最近教育頻道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一次廣泛的調查發現,僅一成學生了解專業,67.9%的人承認,自己在報考專業時是“盲目的”。
實際學習中七成人想重選專業
調查顯示,在報考志願時,僅有13.6%的人表示了解所選專業,67%的人並不了解。67.9%的人承認,自己在報考專業時是“盲目的”。而在實際學習中,僅有16%的人覺得所學專業符合當初預期,56.2%的人覺得並不符合,71.2%的人表示,想要重新選擇一次專業,明確表示對專業的不滿意。
公務員小張説,“上世紀90年代報志願時,我選的是經濟學,當時我對這個專業根本不了解,完全是因為高考成績突出,出於擺脫貧困的目的而作出的選擇。慶倖的是,我在入學後熱愛這門專業。但我也認識一位姑娘,她沒了解清楚專業就選了歷史系,結果發現不是自己的興趣,難以學下去,課都不願意上,以致于後來不得不退學。”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小高説,在高中階段,學校雖然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實際還是強調升學率。學校要關注學生考上了多少個一本二本,學生也不敢怠慢,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學習上,對於高考以後更為重要的事——報志願選專業,卻一無所知。
小高高考分數超過當年一本線72分。由於他對專業沒有更多了解,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有一個強烈的想法:“以這個分數,要是不讀個‘211’、‘985’,真是虧大了!”於是,在填報志願時,小高分別填寫了三個“211”大學,並“服從調劑”。結果,他被調劑到了社會學專業。入學後才發現,自己對該專業一點都不感興趣,儘管在重點院校讀書,心裏並不痛快。
“如果不學新聞,我想做個理髮師;如果不學生物,我想當個賽車手……”去年緣起某社交網站的一條個人狀態,“如果不學”體就流行于網路。此後一直有不少人在網上表示後悔自己所學習專業。有人認為,專業與夢想之間的假設關係,凸顯了多數人在大學學習中,與夢想漸行漸遠的事實。
“我本科學的是光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但一點都不喜歡。學得非常痛苦,感覺就是浪費了4年。”剛剛本科畢業的王欣感受很深切。為什麼會選這一專業?“被專業名稱給忽悠了。填志願的時候,就是想選與電腦相關的專業,只要是與資訊相關的專業就填。結果進大學之後,才知道光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竟然是門物理學。”回憶起4年前的專業填報,張悅悔意猶存。
[ 責任編輯:王怡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