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回歸社區”讓問題在家門口解決

2022-12-08 09:21:00
來源:法治日報
字號

  ● “和美網格”的出發點與著力點為“六和、六美”,即説話和氣、待人和善、鄰里和睦、團隊和衷、買賣和諧、矛盾和解;衛生潔美、環境優美、身體健美、德行善美、奮鬥俊美、文化尚美

  ● “四級聯戶”與線下綜合網格深度融合,讓居民或網格員發現問題可輕鬆反映,不同性質的問題在不同級別的群裏得到解決,實現“網格吹哨、部門報到”,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

  ● 在大亞灣區街頭巷尾、小區樓院,隨處可見身著紅馬甲的幹部身影,他們佩黨徽、亮身份、作表率,很多網格員解決不了的事項,他們結合自身職責第一時間介入協調處理,在法治框架內高效解決

  □ 本報記者 章寧旦

  曾經針鋒相對的小區物管和業主,為什麼能在幾天后握手言和?曾經以“臟亂差”而聞名的村民組,如何用兩年時間蛻變成光鮮整潔的宜居之地?曾經隱患多、安全事故頻發的石化工業園區,何以實現安全發展直至成為全國最強……在廣東省惠州市,“和美網格”不斷釋放新活力,為許多處於社會“神經末梢”上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有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在疫情防控中,“和美網格”也發揮了顯著作用:網格員和聯戶群群主積極回應居民訴求,對獨居高齡老人、孕産婦等群體提供“一對一”服務;因疫情被隔離在家的一名孕婦家屬通過聯戶群反映緊急就醫需求,得到快速回應,社區協調醫院開闢綠色通道,孕婦被安全送到醫院。

  《法治日報》記者近日深入惠州市走訪了解到,近年來,該市不斷創新基層治理模式,通過重構最小治理單元(綜合網格、專業網格、線上網格等)、推行部門入格、倡導“回歸社區”,打造“和美網格”治理新格局,並通過“引美入治”“四級聯戶”等多種形式,把社會治理的觸角延伸到基層每個角落,助推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不斷走深、走細、走實。

  引美入治以治促美

  治安環境煥然一新

  “近兩年來,我們三大屋村的環境越來越美了,小偷小摸現象不見了,我家的租金收入也提高了不少。”談起村裏的變化,羅國委自豪地説。

  羅國委是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街老畬村的村民,他所説的三大屋村是老畬村下面的一個村民小組。該小組毗鄰深圳,是深惠兩地務工人員租房居住的旺地,但也曾經一度以“臟、亂、差”而聞名。

  三大屋村小組組長黃文通介紹説:“我們組本地戶籍村民僅126人,但居住人口高達8000多人,這給基層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這裡的路面坑洼不平、垃圾遍地臭氣熏天、車輛亂停亂放堵塞交通、小偷小摸現象時有發生。”

  如今,走進三大屋村,記者看到街道寬闊整潔、主幹道中間的綠化帶生機勃勃、路邊停車位錯落有致、商鋪光鮮明亮,小巷裏幾乎看不到垃圾。

  三大屋村的蛻變,得益於網格化的“和美”治理。三大屋村啟動整治提升工作,但整治改造涉及面廣,商鋪、住戶等各方利益訴求都要考慮,怎麼辦?該村民小組通過“網格共商”機制,將街道辦與村委會工作人員、商戶代表、村民小組與租戶代表納入協商。在充分協商基礎上,三大屋村小組2020年4月自發組建物業管理公司,常態化解決了停車難、治安亂、衛生環境差等問題,到處煥然一新。

  “從整治願景到具體目標,從設立自管社區物業公司到具體收費標準,三大屋村不斷踐行‘網格共商’‘四級聯戶’機制,實現了自我組織、自我管理,也通過‘引美入治’實現了‘以治促美’。”大亞灣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説。

  據介紹,“和美網格”的出發點與著力點為“六和、六美”,即説話和氣、待人和善、鄰里和睦、團隊和衷、買賣和諧、矛盾和解;衛生潔美、環境優美、身體健美、德行善美、奮鬥俊美、文化尚美。

  “暴雨天氣少外出,防淹防澇防樹倒;米麵油柴家中備,門窗緊閉必關牢……”今年5月,惠州市普降暴雨,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大亞灣區群團工作部聯合大亞灣區廣場舞者協會,發動各社區網格的群眾組建了近80支“防災減災宣傳隊”,以歌舞形式深入居民區開展“巡迴”宣傳,大大提高了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安全防範意識。

  這種寓教于樂的宣教方式,既是對網格“和美”治理的豐富,也是對“和美”的生動詮釋。

  四級聯戶友鄰服務

  溫情故事不斷上演

  “有事就到群裏找網格員”,是惠州居民人人熟知的“共同語言”,其中的“群”,指的是“四級聯戶群”。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惠州市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努力補齊社區治理短板,以“綜合網格”為骨架,形成“四級聯戶”應急組織架構和統籌運作機制。

  “四級聯戶”是“和美網格”的線上運作模式,注重“十戶一聯”和發揮“十分之一的應急力量”,其基本模式是以每5戶至10戶為單元組建微信群一級群,村(社區)居民代表或樓棟長為群主;以村小組或小區為單元組建二級群,村小組幹部或小區物業經理為群主,一級群的群主為該群成員;以綜合網格為基礎單元組建三級群,綜合網格員為群主,二級群的群主為群成員;以村(社區)為單元組建四級群,村(社區)書記為群主,各綜合網格員、村(社區)“三人小組”為群成員。在組群的同時,發動網格內十分之一的群眾力量,組建“友鄰服務隊”。

  線上“四級聯戶”與線下綜合網格深度融合,讓居民或網格員發現問題可輕鬆反映,不同性質的問題會在不同級別的群裏得到解決,實現“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聯動目標。線上與線下共同發力,讓大多數問題都在家門口解決,最大化地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四級聯戶”機制使精細化防控得以實現,也彌補了應急力量緊缺的短板。10月5日,大亞灣區部分區域出現疫情,遊客陳女士因寶寶喝不到奶粉而十分焦急,通過“四級聯戶”一級群反映:“原打算假期玩兩天就回去,沒想到會出現這種情況,毫無準備,身邊的一歲半寶寶喝不上奶粉……”群主收到資訊後,立即將情況報給“友鄰服務隊”。很快,奶粉就配送到了陳女士手中。

  西區街道海惠社區有位女業主,生完孩子才十幾天,她的丈夫因疫情原因一時回不來。社區網格員通過“四級聯戶群”得到這一資訊後,烹飪了適合産婦的鯽魚湯送到府,並囑咐其有需要隨時聯繫網格員,讓這位女業主深受感動。

  一個個溫情故事在“四級聯戶”群裏不斷上演,鄰里關係越來越融洽,社區居民歸屬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截至目前,大亞灣區建立起網格“四級聯戶”群共1.4萬餘個,已覆蓋到每一戶家庭。

  部門力量下沉一線

  高效化解矛盾糾紛

  “我們建立了區、街道、村居、網格‘四級治理責任’機制,下沉部門和行業力量,進一步強化基層幹部的網格治理責任,從目標、資源、力量等方面賦能網格自治功能。”大亞灣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説。

  據介紹,為促進基層治理更加精細和精準、更加穩固和紮實,近年來,惠州市不斷優化“綜合網格”“專業網格”,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各類“線上網格”,強化“網格‘和美’治理”責任,推動社會治理骨幹下沉基層一線,將部門工作和服務前移至街頭巷尾、田間地頭。

  今年以來,大亞灣區委平安辦印發《開展“和美網格”治理推進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開發區人民法院以此為契機,于6月正式掛牌成立訴訟調解(和解)中心,將訴訟調解中心的職能進一步延伸到社區,通過“2+1+2”工作模式(以村、社區為基本單位,由2名院、庭領導挂點,1名法官和2名調解員機動駐點社區),開展訴源治理工作,為解決群眾矛盾糾紛提供“一站式”服務,在網格當中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

  “是法官幫助我們調解才讓小區環境得到改善的,我們願意補交物業管理費。”在大亞灣西區的翡翠山小區,一名業主對記者如是説。

  原來,由於深圳房價高企,很多在深圳工作的人到緊臨深圳的惠州大亞灣西區購房居住。翡翠山小區是一個高檔住宅小區,業主們希望物業公司能夠對標深圳的物業服務水準。但物業公司一直沒有正面回應業主們的訴求,於是部分業主拒交物業費,雙方關係愈加緊張。在多次催交費用無果的情況下,物業公司決定向法院起訴150名業主。

  下沉社區的法官通過實地調查,發現小區確實存在衛生環境不理想、建築垃圾隨處堆放等情況,便積極做通物業公司工作,對小區環境進行整改,讓小區環境有了明顯改觀。之後,大部分業主當即表示願意補交物業管理費。

  “這起案件判起來並不難,但是簡單判決容易讓人誤以為法院在幫物業公司催收物業費,且雙方的矛盾也得不到實質性解決。因此,法官實地了解情況,傾聽雙方訴求,有助於找到矛盾雙方的最大公約數,從而實現庭外和解。”大亞灣法院院長王磊説。

  與法院幹部下沉一樣,公安警力下沉也是高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不可或缺的力量。記者了解到,早在2019年,惠州就開始推行“一村(居)一警”警務機制,3年來,全市公安機關共派出2063名公安民警和警輔下沉到全市1281個村(居)。駐村(居)警力通過常態走訪、重點排查及微信工作群等渠道,準確掌握社情民意,會同有關部門和基層組織建立了矛盾糾紛排查預警化解機制。

  實踐證明,幹部下沉社區,有助於增強和鞏固“和美網格”導向,夯實基層一線的治理基礎。今年4月,大亞灣區委組織部和區委政法委聯合印發《共建和美社區倡議書》,號召全體黨員、共青團員、企事業幹部、群團組織人員回歸社區參與基層建設,當好群眾的資訊員、宣傳員、聯絡員、服務員。

  如今,在大亞灣區街頭巷尾、小區樓院,隨處可見身著紅馬甲的幹部身影,他們佩黨徽、亮身份、作表率,很多網格員解決不了的事項,他們結合自身職責第一時間介入協調處理,在法治框架內,高效地將大小事一併解決在社區網格中。

  擴大共識引導自治

  治理效能持續釋放

  大亞灣石化工業園區,共有在地企業66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9家,是國內最大石化工業基地之一,已連續三年蟬聯全國化工園區30強之首。

  難以想像,早期,在地企業對安全、環保、清潔等問題沒有溝通協商,各自為政,導致園區問題隱患很多,安全事故頻發。

  “園區成立之初,管理較為粗放。”石化工業園區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崔志遠坦言。後來,在大亞灣區委、區政府和石化區委管委會的支援指導下,落戶較早的中海殼牌、惠菱化成等企業牽頭成立了石化企業業主委員會,為園區企業帶來了自治理念與安全發展共識。業主委員會與管委會形成定期溝通機制,提出議題,管委會則積極收集並回應企業訴求。

  記者採訪了解到,自業委會融入“和美網格”後,園區自治進入了更加科學有序的發展軌道。業委會有效搭建起企業學習研討、分享交流、合作協商、相互提升的平臺,推動行業自律。園區管委會則進一步根據企業(項目)特點、規模大小、地域分佈等情況,劃分45個特殊網格,每個網格員對應3家至4家園區企業,實施常態化的溝通交流、聯繫幫扶等機制。

  “有了業主委員會這個平臺,企業之間就逐步形成了對話交流、經驗分享機制,包括‘鄰居’之間安全隱患的相互提醒、預防企業‘挖墻腳’搞不正當人才競爭等問題,都形成了內部規章。”崔志遠説。

  工業園區借鑒物業管理模式取得的成效,對村居治理也有所啟示。西區街道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主線,通過“網格共商”引導村民小組成立物業公司,進行現代化的居民自治。物業公司成立後,許多村民小組被納入24小時值班制度,推動村居精細化管理,形成了“村小組—物業”相互監督機制。如三大屋村民小組,警情相比物業公司成立之前下降了86.7%。

  “擴大‘和美’共識,引導居民(企業)自治,是大亞灣區域治理的重點方向。”大亞灣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説,大亞灣區在推進區域治理的過程中,為了提升自治水準,強化黨建引領,推進“六治”融合,努力讓“和美網格”治理特色得到持續釋放。

  用“和美網格”統籌基層治理,把“千條線”融入網格“和美”治理“一根針”。把基層治理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匯集鄉土“美治”力量,培育鄉土鄉愁和“在地即原鄉”的共同體意識。將社會組織、“新鄉賢”等吸收進有自治功能的治理新平臺,用好村規民約、家規家訓調解矛盾糾紛、培育法治意識、建設“和美”社區。加強典型培育和示範引領,通過互學互鑒,持續推廣“物業自管”“紅色物業”等自治模式。以“社會治理創新大賽”“社會治理公益基金”等激勵機制,促進社會組織的培育和優秀案例的推廣。以“大健康”理念,建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運用“健康服務社”和線上服務平臺,培育積極向上社會心態,促進心理問題和矛盾化解。

  據了解,惠州市對“和美網格”治理路徑的探索已持續7年,各縣(區)都有兩個以上的特色示範項目正在推進。

[責任編輯:楊永青]